顧玖一邊笑一臉搖頭,“你這是鉆到了錢眼里面,哪能每一個下詔獄的官員都罰錢。你這個想法很危險,得改正。”
劉御鄭重問道:“母后為何認定兒子的想法很危險”
顧玖同樣嚴肅說道:“當你一切都向錢看的時候,時日一長,你對待的人和事的態度,就是以錢作為衡量標準。到時候就成了有錢人當官,窮鬼莫來,天下就要大亂。錢是好東西,可是錢也會蒙蔽你的雙眼,影響你對事情的判斷,讓你迷失方向。你要警惕這個想法,一日三省。”
“兒子謹記母后的教誨。這么說來,父皇不罰官員銀錢,是有多方面的考量。”
“那是當然!朝廷法度,豈能以錢衡量。那些被下詔獄的官員,是不是交一筆錢就可以既往不咎豈非荒唐!罰錢,只能是輔助手段,而非必要手段。”
“兒子明白了!多謝母后教導!”
“說說看,你都明白了什么”
“母后罰黃去病重金,主要目的并非為了錢,而是為了敲打他,同時也是為了樹立一個樣板。瞧瞧平陽郡主駙馬犯了錯,都得罰錢修學堂,其他人豈能幸免。”
顧玖笑了起來,滿是贊許,“你說的沒錯,本宮的確有意樹立一個樣板。黃去病身份足夠貴重,平陽郡主駙馬,前任少府家令,文青書局大總管,很醒目。罰他,能起到一個很好的樣板作用。將來你父皇也可以照著這個辦法操作,罰一筆錢,修一座學堂。如此操作,朝臣也沒有理由指責你父皇攬財。畢竟修建學堂,算是功德無量。”
劉御連連點頭,“錢是好東西,卻又被人稱之為銅臭。可見,人們一邊愛錢,一邊又嫌棄錢。想要讓錢變得香一點,讓人無可指摘,最好是和讀書人扯上關系,學堂就是最好的載體。”
“孺子可教!”顧玖贊許地說道。
劉御問道:“母后曾說,要在大周境內推廣初級學堂免費教育,不知何時開始”
顧玖說道:“就從黃去病開始吧!一個縣一個縣的推廣,一步一步穩扎穩打。本宮要的是,一個學堂建起來后,就能屹立世間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而不是人亡政息。那么建學堂一事就不能操之過急。
雖然這么做對其他偏遠地方的孩子不公平,使他們錯過了享受免費教育的機會,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想要推廣免費教育,還要長久堅持下去,就得花時間去摸索,尋找一個可操作的能推廣的模式。
而不是一窩蜂把學堂建起來,后續卻沒有錢持續供養孩子們讀書。學堂一旦荒廢,從上到下,所有人信心都會備受打擊。想要再次重啟這個項目,將變得比現在困難十倍。”
“兒子想去做免費學堂這個項目。”
劉御突然這么說,顧玖都吃了一驚。
她不由得皺起眉頭,“你確定你想做這個項目”
“兒子想試一試。”劉御鄭重說道。
顧玖蹙眉,“說說你的想法。”
劉御斟酌了一下,“民生多艱,貧寒學子難有出頭之日,因為從啟蒙就輸給了官宦子弟。兒子查了查官員檔案,不說地方官府,單說朝堂,各部京官,八成官員出身官宦家庭,或是世家大族。
家族力量供養他們讀書,他們出仕做官后,自然要回報家族,這就形成了地方豪強,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即便是楊季楊大人,他家早年雖然貧寒,然而他小時候讀書,同樣享受了家族的供養和人脈關系,方能從啟蒙開始就能拜名師讀書。雖說他和家族劃清了關系,然而楊氏家族依舊可以靠著他的名頭,在當地越來越強,十年后必成一方豪強。
還有周世安周先生,早年他的確貧寒,然而因他出身楚州周氏,就注定他從小就能接受最頂級的教育,看到各種珍藏絕版書籍,還能看到各位文壇大師對經史子集的批注和心得。這是寒門子弟傾盡一生都享受不到的教育資源。”
顧玖點點頭,“剩下兩成官員,又是什么情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