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就這,還敢大言不慚要求不高。
知不知道山河書院給夫子們待遇,一年至少五百兩。
包吃包住,妻兒子女的吃喝開銷,基本上也包了。
若是能寫文章,能順利發表,還有豐厚的潤筆費。
逢年過節,書院會有額外的獎勵。
零零總總下來,山河書院的夫子,最差最差一年也能拿到六七百兩的收入。
大部分人,一年下來,能拿到上千兩的收入。
像三元公楊元慶,周世安這樣頂級人物,一年的收入少則四五千兩,多則數萬兩。
周世安出版《官場》那年,光是潤筆費就拿了兩三萬兩,絕對是土豪。
而且這本書,每年還在陸續給他帶來收入。
平日里給《山河書院報》供稿子,一個月少說也有幾十兩收入。
至于三元公,更不得了。
《三元公講論語》一些列叢書,都是科舉必買書籍。
靠著這些書籍的潤筆費,三元公年年蟬聯山河書院收入榜榜首。
楊氏家族,翻身過上富貴生活,能夠買房置產,靠的都是三元公的潤筆費。
等于是三元公一人,養活了整個家族。
可想而知,他的收入有多高。
山河書院的教書先生們的收入,在這個時代,絕對的高收入。
這也是為什么,山河書院的流動性很小很小。
凡是進了山河書院的人,即便只是普通的工作人員,也沒見誰辭職不干。
山河書院的學子,很多人的目標就是有朝一日,能留在書院。
即便不教書,做個普通辦公人員也成。
很多考上兩榜進士的山河書院學子,也都夢想有一天,能回到書院教書育人養老。
山河書院的吸引力就是這么強大。
并且一年比一年強大,門檻一年比一年高。</p>
<strong></strong>山河書院剛創辦的頭幾年,廣撒網,到處找人教書。
當初,對山河書院愛答不理的人,如今統統高攀不起。
問孫家人后悔嗎
自然是后悔的。
早知秦王能登基,顧玖能做皇后娘娘,說什么當年也要紆尊降貴來到山河書院教書。
時間再往后推一點。
皇后娘娘邀請孫狀元到山河書院教書的那一年,大家就該跟著一起到山河書院教書。
如此一來,山河書院也有孫家一席之地。
可惜啊!
世上沒有后悔藥。
好在,機會又有了。
孫狀元籌建書院,就是孫家人的機會。
分宗
不存在的。
一筆寫不出兩個孫,打斷骨頭連著筋。
肥水不流外人田,孫狀元一定要照顧自家人。
二房同四房就是這么自信。
孫狀元呵呵冷笑。
真是一群妄自尊大的家伙。
憑什么認定,他會念著舊情。
怎么就不想想,皇后娘娘再大度,也不可能容忍朝廷的書院變成孫家的書院。
真以為,天下文壇離開了孫家就轉不動了嗎
然而他深知族人的尿性,不是那么容易打發的。
尤其是事關書院,學術思想這些方面,孫家一定會據理力爭。
若是爭不過,也要胡攪蠻纏。
孫狀元想辦法將人打發,“書院還在籌建,現在說什么都為時過早。等到書院修建完畢,我自有主張。”
“有你這句話,大家就放心了。你一定要記住,一筆寫不出兩個孫,都是一家人,這等大事好事,萬萬不可便宜了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