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多了暹羅人,身毒人,還有土著野人。
這些土著野人都是奴隸。
朝廷雖然沒有公然反對良民自賣自身,賣身為奴。
但是從最近兩三年朝廷的態度來看,但凡有逼良為奴的案子,官府都判得極重。
就算地方官府做出輕判,巡查御史也會將其駁回。
一旦刑部插手這類案子,無一例外,都是重判。
世間不缺聰明人。
刑部,巡察御史,重判,一套一套,打的分明是一套組合拳,全都是朝廷的套路。
透露出來的訊息,耐人尋味。
于是乎,聰明人很快做出了反應,早早做起了域外人口買賣。
聰明人之所以是聰明人,往往是因為他們比別人快了三五步。
別小看這三五步,所積累的財富,是恐怖的。
多少人都是靠著這三五步,成了一方豪商。
朝廷打擊逼良為奴,可是沒有限制域外人口買賣。
將這些人口拉到大周,過海關的時候,海關的態度分明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加倍課稅就是。
海關的態度,已經說明了朝廷的態度。
海外,隨便你們怎么玩。沒人管你們。
但是在大周,就得守著規矩。
誰敢禍害自己人,別怪官府公事公辦。
商人很識趣,咱們絕不禍害自己人。咱們專門禍害蠻夷。
不能逼良為奴,牙市規模也在縮小,偏偏府中又缺少干活的奴仆。</p>
<strong></strong>怎么辦
商人是干什么的,就是滿足需求的。
想要奴仆簡單啊!
蠻夷奴隸,價錢公道,隨便使喚,一分錢一分貨。
于是乎,牙市擴大,人口來源多樣化。
官府,海關,商人,大戶人家,皆大歡喜。
……
無望大師在城中小廟安頓下來,等待皇帝的召見。
相國寺得知他歸京,已經將后山靜室收拾出來,隨時恭迎他入駐。
小沙彌問道:“大師要去相國寺嗎相國寺的素齋極好的。”
無望含笑問道:“你喜歡相國寺的素齋”
“喜歡啊!西涼的飲食,同京城大不同。在西涼一直沒吃好,一路上我就惦記著相國寺的素齋。”
“改明兒,你就去相國寺吃素齋。”
小沙彌連連擺手,“不行的。大師不去相國寺,我一個小沙彌,哪能蹭到相國寺的素齋。”
無望含笑不語。
小沙彌有點慌,擔心自己說錯了話。
不過他是個心大的人,擔心了不到半柱香的時間,又開始說個不停。
無望聽小沙彌說話,心思早就飄向了遙遠的天邊。
無望到京第三天,皇帝劉詔召見了他。
談話內容,圍繞著西涼。
無望事無巨細,一一稟報。
他在西涼二十載,說是西域通,當之無愧。
詢問了正事,劉詔說起召他回京的原因,“太后身體不好,得聞大師佛法高深,朕召你回京,就是為了替太后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