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幫人天天寫文章在報紙上替朝廷,替皇帝皇后搖旗吶喊,儼然成了皇帝皇后的小粉絲。
報紙上打嘴仗打得厲害,你來我往。
市井小民則是樂呵呵。
高興啊!
歡欣鼓舞啊!
這回別管讀書人,地主士紳怎么忽悠,他們都不會上當。
大大的十稅一,他們可是看得清清楚楚。
就算不認識字,也有四海肉菜店的伙計幫忙解釋。
歷朝歷代,土地稅率基本上都是十稅三。遇到戰爭年間,十稅四都有。
加上地方攤派,那負擔就是更重了。
這是自耕農的待遇。
佃戶交了稅,還要交租子。最后落到手頭上的糧食,恐怕兩成都沒有。
而且,隨著土地價格高企,田租也有抬頭的趨勢。
個別地方,已經出現了五成,甚至六成,七成的租子。
這要是推廣天下,佃戶就別活了。
朝廷頒布的新土地律法,只需要十稅一這一條,就獲得天下小民的堅決擁護。
大街小巷,小商小販,如今碰面不是問吃了嗎,而是問知道十稅一嗎
“知道,知道!聽說是陛下和皇后娘娘壓著朝堂老爺們,強行頒布了這條律法。”
“陛下和皇后娘娘心中,惦記著我等小民。”</p>
<strong></strong>
“陛下和皇后娘娘萬歲萬歲萬萬歲。”
“那幫讀書人天天在報紙上亂罵,報業司的人怎么不管管。”
“管什么管啊。沒看見罵的都是朝堂那群當官的,還有內侍省……”
“內侍省是什么玩意”
“應該算是替皇帝皇后背鍋的衙門吧。”
“啊還有專門背鍋的衙門嗎”
“沒有人背鍋,難道要陛下和皇后娘娘承擔責任嗎”
“那不能,那不能。”
“從今以后,讀書當官,如同我們這群小民,統統都要繳稅。我這心頭,哈哈,都高興了好幾天。”
“讀書科舉要繳稅,那以后誰還愿意讀書科舉”
“別看那幫讀書人叫得厲害,該讀書科舉的還是要讀書科舉。不就是一點稅,十稅一能有多少。不讀書,個人名下就只能有一百畝,超過一百畝就得十稅五,甚至是十稅六……”
“最高十稅九!”
“就是說嘛!一百畝就把人給限制了。除非讀書考科舉,或是當兵打仗掙功勞,才能突破一百畝的限制。”
“只要考取了進士,就能擁有十頃十稅一的土地,還能萌十個人。這么好的事情,你說那些讀書人能拒絕科舉嗎”
“以后科舉的人,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
“這話沒錯。但凡有點家底的人,都會送孩子去讀書。”
“這是為何”
“因為光是有錢沒有功名,也只能和我等小民一樣,一人一百畝土地。對有錢的老爺來說,這點土地哪里夠。想要拿到十稅一的土地,就得督促家里的孩子讀書。即便只是秀才功名,都能多出兩百畝十稅一的土地。”
“有道理,有道理。以后不讀書不行啊!”
“不讀書就只能死守著一百畝土地,超過一畝都要被課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