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張還生的心性、智慧,自然無意在大隱于市之時亂出風頭,指點旁人武功。
可是一來他假冒的身份乃是個初出茅廬,心腸極熱得少年,二來和那王家夫婦對視,感受到兩人目光中隱含著的懇求、渴望,心中不由一顫。
遲疑了幾息時間,張還生輕聲說道:“王叔、王嬸,非是我不想指點你家小哥武功,實在是我借著給姑母發喪的因由賴在寒黎,也是為了自己的前程。
所以閑頑了這幾天后,今日剛在一戶世家豪族里尋了份侍從、護衛的活計,三日后便要開始當差,以后的空閑時間就少了,可能連家都不得常回…”
“那這三天你先指點幾分,以后有空閑了再慢慢指教。”王家漢子語帶求告之意的打斷了張還生的話道。
左右不過是三日的時間,張還生想了想,微微一笑答應道:“既如此便這樣吧。
其實若是王家兄弟用心,三日已經足夠學會一套養身、淬體的拳路,以后愿意花大力氣修煉的話,地階不敢說,最起碼人階高品是絕對能成就的。”
聽到這話,王家夫婦不由得大喜過望,當家的漢子感激的說道:“田甾小哥,不,不,如今你已算是我家小子的教席,應該稱呼為‘先生’才對。
陸先生,您既應下了,那最近三天小兒便不去武館了,用心跟您學拳。”,將事情坐實,之后便急忙請張還生進屋,高坐于首席之上,熱情招呼了起來。
庶黎之家便是傾力操辦也就是些豚、犬、雞、魚之類的普通菜色,可吃起來卻也有滋有味,足見主人烹飪的用心。
張還生大快朵頤一番之后滿意而歸,次日清晨便在隱居的小院里教主動上門的王家小哥,練起拳來。
炎黃之地本就尚武,九黎地方更是習武、修法之風極盛,練拳的第一天上午還是那王家小哥一人,之后因為他習拳時的吆喝聲驚動四鄰,街巷中一些有心人打聽出了事情原委后,竟也厚著臉皮,死乞白賴的將子嗣送了過來,到第三日人數竟然已達到十余。
張還生隨便指點,自然不會傳授太過十分高絕的功法,可他底蘊深厚,從書蠹中順便尋出教授的一套《觀山拳》卻也不是普通的拳法,修煉成功后氣隨勢走,可在修拳的同時淬煉真力,也算是上乘的法門。
而九黎武風浩烈,街坊庶黎雖然無知,卻也知道這種無需打坐入定可于動中運氣的拳法十分珍貴,驚喜之余對張還生的無私也是感懷,態度一下便由客氣變成了異常恭敬、尊重,將那上好的飯食、瓜果當成束脩,送個不停。
就這樣不知不覺三日已過,第四天拂曉時分,張還生拿著個街坊送的果子早早出門,正想往城外去,卻發現但凡有子嗣送來跟自己習武的鄰居,竟都早已等在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