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這樣,給上五角、一塊錢的就已經是農村壓歲錢很高的了。
饒是這樣,這些孩子的壓歲錢也都到手里面捂熱乎不了多少時間,就會被父母找各式各樣的借口把壓歲錢騙回去。
李忠信問過王長明,知道往年王長明的壓歲錢最大的收到的是一塊錢的,這還是因為他是家里面的長子長孫的緣故,其他的孩子每個人最多就是五角錢的壓歲錢。
大年初一一大早,李忠信和姥姥家里面的人都很早就起來了,初一大舅他們這些年輕人,要到村子里面的各個親屬家走親戚拜年。
到李忠信姥姥家里面拜年的人也很多,七大姑八大姨的,這個姨姥,那個小姥什么的,李忠信根本就認不全,也不想記下來,至于那少得可憐一毛兩毛的壓歲錢,他更是看不上眼。
李忠信對于這邊的拜年很不喜歡,便直接跑到西屋那邊,看姥爺和幾個人打小牌。
在東北地區農村冬閑時都喜歡的一種稍厚的紙片制成的紙牌,也是印有二丙,三丙,二條,三條等跟麻將玩法類似的紙牌,它就叫“紙牌”,跟麻將類似,一百零八張,即可娛樂也可小賭,玩這種紙牌也稱作“瞧牌”或稱作“看小牌”。
這種小牌的牌身比撲克窄上三分之一,但是很長,里面還有春、夏、秋、冬、老千、白花、紅花什么的,這些都對應著水滸的一百零八將,也有其他地方的人管這種小牌叫做水滸牌或者是麻將紙牌。
對于這種小牌的玩法,李忠信并不熟悉,跟后世玩的麻將有著很大的區別。
本身他就是小孩子,無非就是跟在姥爺身后看熱鬧。
臨近中午十分,出去拜年的人陸續回來以后,李忠信便放棄了看姥爺打小牌,讓王波領著他和弟弟妹妹們放炮。
就在王波放第三個二踢腳的時候,鄰居家在省城的趙三娃拎著兩盒麥乳精和四合禮登門拜年了。
說起鄰居趙家的這個三娃,那可是全村當中最出息的一個。
他叫趙福天,是全興林村唯一一個大學生,在省城那邊哈市第一鍋爐廠當班組長。
小時候,趙福天和王波關系最好,甚至被李忠信的姥姥收為了干兒子,可是,當王波到江城那邊,他到哈市那邊上大學以后,兩個人就失去了聯系,這個時候,冷不丁見到回家過年的王波,趙福天立刻高興地抱著王波在地上轉了兩圈。
趙福天是姥姥家左邊的那戶人家,因為主要的勞力趙福順結婚分家出去了,而趙福天到省城那邊上了大學,家里面有很多事情都是王志和王喜兩個人幫忙,所以,趙福天初一上午走完親戚,第一時間就到姥姥家這邊來拜年了。
“王波,你小子最近看起來混得不錯啊”趙福天在王波的肩膀上打輕輕地打了一拳以后繼續說道“現在還在江城那邊混日子呢要是沒有結婚的話,你到省城哈市這邊來找我,我給你弄我們廠子里面去,出徒以后,你每個月能賺到四十塊錢,你看怎么樣。”
王波愕然地望了望趙福天,過了足有半分鐘才算緩過神來,他笑而不答地拉著趙福天就往屋里面走,讓趙福天給父母拜年。
王波早上出去拜年的時候聽說了,趙福天是年三十快半夜的時候到的家,這個時候還應該沒有聽說他的事情,他總不能說,哥現在的工資比你高,比你賺得多,你的好心我心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