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要讓江城家倶廠成為后世的重要廠子,成為中國的明星工廠。
李忠信告訴王波,讓他和福隆村的木匠頭李木匠和瓦匠頭趙東說,魚館裝修需要多少人手就上多少人手,需要花多少錢就花多少錢,不要給他省錢,他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又快又好地完成魚館的裝修。
裝修完以后,要錚明瓦亮,在外面一看上去就會感覺到亮堂堂的,特別是魚館屋內墻壁方面,要做出來那種看上去就暖暖的圖案,讓人一進入其中就有了一種好心情。
飯店一進門的地方放一個大型的展示臺,里面放著各種要做的食材,想要吃什么,可以直接指,也可以讓客人自己選擇做菜的方式。
幾張桌子的后面就是開放式的大廚房,廚師和后灶的工作人員做菜的過程能夠讓客人直接看到。
李忠信不怕打破一些人的傳統思維,更是想要用這種先進的思維,帶動一批敢干的人,參與到他今后的連鎖大計劃當中,他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并告訴其他人,只要是忠信公司做的生意,那都是賺錢的生意。
不光是碗筷要消毒,就連餐桌、座椅這些魚館當中的用具,每天都必須要清洗消毒。
李忠信認為,他要搞的魚館必須有特色,更要有后世的那種飲食文化,和江城另外幾家國營的飯店比較起來,讓人們更青睞于忠信魚館。
國營的飯店還沿襲著窗口憑票領菜品和主食的習慣,到飯店那邊,你得坐在飯店的凳子上面等著喊號,喊道你的號以后,你拿著服務員開具的一種小票到飯店的窗口領取飯菜。那服務的態度,就好像是客人錢了飯店無數錢一般。如果在飯店里面點的飯菜少了,不僅會遭到服務員的白眼,更會說一些冷場熱諷的風涼話。
而李忠信的魚館就和后世的飯店一樣,到飯店之后,服務直接跟在客人的身后點菜,客人需要什么,或者是有什么好的推薦,都必須做到位。要做到微笑服務,客人有什么需求必須要用最快的速度來滿足,而且絕對不允許出現看不起客人,或者給客人臉色的狀況。
讓客人到了忠信魚館以后,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舒服,讓客人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只有這樣,飯店才會越走越遠,越來越紅火。。
忠信魚館所用的大廚師,李忠信并沒有雇傭什么一級廚師二級廚師這類有證的,而是選擇了憨厚老實的廚師宋波。
宋波是竹板屯那邊專門做結婚宴席的幫廚,最多算得上是一個廚師學徒。
李忠信卻是對于宋波做的菜很滿意,在整個竹板屯周邊,就沒有人比宋波做魚做的好吃的。
有著李忠信的親自指點,哪怕是宋波沒有正規的廚師基礎,李忠信也相信他能夠做出來不錯的美味,八三年的時候,廚師那是相當吃香的一個行業,有廚師證的人都是國營飯店當中工資最高的,李忠信新開這種魚館,并沒有多少炒菜,高級廚師是不會選擇到這樣一種地方來上灶的。
這時,飯店還都沿襲著老的傳統,都掛幌。掛幌在東北是很有講究的,其一,掛幌與否是飯店營業與否的象征。掛著幌標志著正在營業,反之則說明已打烊。要看哪家掛著幌才能進去吃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