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現在是八三年,到八四年年初的時候,他要看到大量的木耳上市。
只要培植出來了優質的木耳,忠信公司以市場零售的最高價格進行收購。
也就是說,只要那個林場想要弄這樣一個木耳的培植基地,除了場地員工之外,什么都不用管,只要是能夠培植出來優質的木耳,到時候林場就將有巨額的收入。
現在是改革開放年,林場的效益大不如往年,有這樣一個機會,如果他們還不能把握住的話,那只能說是林場的負責人沒有擔當。
木耳的培植技術并不高,無非就是菌絲的培養需要專門的人員來處理,再有技術人員指導他們怎么進行操作,包括指導溫度、濕度、光線等一些重要的事情。
農研所派出的技術人員,農研所那邊正常開資,畢竟是送技術下鄉,正是農研所的本職工作。
而忠信公司在其他方面則給予這些技術人員一定的補助,當地農研所機構派出的人員,每人每天五元錢的補助。
而從江城到下面林場的技術人員,除了來回車票錢農研所方面報銷之外,每天十元錢的補助。
姜國軍在李忠信說完之后,整個人都聽傻掉了。
當地農研所派出的人員,每人每天五元錢的補助,也就是說,這些人每個月光補助的錢就能夠達到一百五十元錢,再加上農研所里面給他們開的工資,他們每個人每個月就能夠收入兩百元錢,比他這個農研所的所長的工資都要高出一大截。
剛剛從那每個月兩百塊錢的收入思維中緩過神來,李忠信下一句,直接就給他弄傻掉了。
江城這邊農研所的技術人員到下面林場的補貼,居然達到了每個人十元錢,這實在是太瘋狂了,瘋狂到讓他感覺一下子有些接受不了。
姜國軍在這個時候差點就脫口而出,我這個專業的技術人員是不是也可以和農研所的其他人員一樣,到下面幫助林場的人建設木耳培植基地呢
就在他傻愣著不知道應該說什么好的時候,李忠信又來了一句。
農研所是江城的重點科研單位,擔負這全江城幾十萬人民的希望,作為農研所的領導同志,定期到下面巡視檢查工作,暫定每個月三百元錢的補助吧
姜國軍看著李忠信,他的雙眼都開始放綠光了,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在這樣的一個時候,天上突然掉下來一個巨大的餡餅,居然差點就把他砸暈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