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廢品就是收破爛,每天穿著臟兮兮的衣服,跟乞丐都沒有什么區別,說好聽點是收廢品的,不好聽的話,那就是撿破爛的,尊嚴,面子都會隨著那個蕩然無存。說好的詩和遠方呢管理一間超市的話,咱們就會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才會實現我們的夢想,為了我們的文學夢想,快站到我們這邊吧”那個一直文藝范十足,立志要成為新中國詩人的孔繁林咬文嚼字地說了起來,更是問出了詩和遠方這樣的問題。
八十年代的青年人,有一頭算一頭,基本上都有著那么一種文藝青年的范,他們讀各種小說、寫評論、針砭時弊,對當時的政局肆無忌憚。
在物質和精神都相對比較匱乏的八十年代初期,大部分人多是在為自己的溫飽而奔波。
有抱負的小伙子就開始拼命地讀書,夜晚借著燭光都能一頁一頁地翻看著喜好的小說,也只有這個時候,他們內心所渴求的才能夠得到小小滿足。
對于他們來講,激進、壓抑、熱情、迷茫幾乎是交織在了一起,經常會出現孔繁林這樣的喜歡文學,喜歡詩的青年。
孔繁林這個叫做二林的富有詩情畫意的年輕人,他一直對閆立國和陳沖兩個人很是敬重,畢竟這兩個人是正牌的大學生,而且曾經都是學生會的干部,現在他覺得,閆立國和陳沖兩個人是被勝利,不,是被那骯臟的金錢沖昏了頭腦,他要挽救一下兩個迷途的羔羊,想要招呼他們一齊實現他心中的文學夢想。
王小四這邊的十幾個人七嘴八舌地說了一通,閆立國身邊的兩個年輕人有些動搖了,可是,當他們看到閆立國和陳沖兩個人根本不就不為所動,想了想以后,也堅定的留了下來。
他們兩個人選擇第二種方案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覺得,忠信公司這樣的大公司,給出了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那么優厚,第二種方案也絕對不會差到哪里去的。
實在不行,他們在京城這邊干三年,之后再考慮其他的事情,無非就是耽擱三年的光景,三年的時間他們等得起。
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準備的,選擇第二種方案的閆立國和陳沖,那可是他們這一批人當中最聰明的人,跟著聰明人走,錯也錯不到哪去。
二十分鐘稍縱即逝,王小四和姜浩領頭帶領著十七八個選擇了第一套方案的昂首闊步地走出了房間,姜浩看到筆直站在那邊的王波,他快步向前兩步,并十分鄭重地對王波說道“王經理,我們這些人選擇第一種方案,現在是不是就可以去王德慶經理那邊報道了呢”
對于姜浩這個人,王波的印象很深,和閆立國陳沖一樣,他們幾個人是李忠信那邊點名留下來的名額,是江城農研所所長姜的兒子。
王波和姜很熟,畢竟他們兩個人接觸過很多次,對于姜這個一直文質彬彬的兒子,他的印象也十分好。
他眼神中微微有些惋惜地望了一眼姜浩,慢慢開口說道“既然你們這些人選擇了第一種方案,那么,現在就可以去王德慶經理那邊報道了。公司已經和那邊溝通好了,好好工作,超市經營好了,你們的前途無量,祝你們這些人好運。”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