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著山西口音的中年老板正忙活著,他突然見到李忠信他們一大群人浩浩蕩蕩地到了面館這邊,他立刻放下手邊的活計,小跑帶顛地從簡易帳篷里面迎了出來,一邊走,一邊熱情地問道“您們都是一起的吧帳篷里坐,里面有一些陰涼。想要吃什么面,刀削面、拉面還是擔擔面我們這邊的面味道好,正宗山西削面。”
正宗的山西刀削面
李忠信聽到眼前的中年老板說他這邊是正宗的山西面,他眼睛一亮,心中立刻就有了計較。
要說山西面,最為正宗的就是山西刀削面,而且這個老板口音是山西那邊的,開口的第一句話是刀削面,也就是說,這個地方味道最為正宗的就應該是山西刀削面了。
李忠信重生之后,對于美食甚是喜愛,但是,八十年代初期的時候,除了國營飯店之外,個人做食品行業的人少得可憐,就是那小小的糧票,就制約了人們做飯店做美食的腳步。
和后世有著極大不同的是,這個時候,無論到什么地方吃飯,都需要糧票,沒有糧票,在外地都吃不到飯。
糧食全靠供應,哪怕是有一些議價的糧油,也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能夠搞得到的。
不過呢李忠信心中有數,應該是今年開始,糧食會出現一種大幅度的逆轉。八二年的時候,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實施,正式執行起來的時間正好是八三年,也就是說,從八三年開始,中國人就將告別那種糧食不夠吃的情形。
只不過現在還沒有到糧食大量下來的時候,能夠在外面,在這樣的一個地方,吃到一碗比較正宗的山西刀削面,還是相當不錯的。
李忠信掃了一眼身后的人,開口問道“我來一個小碗的山西刀削面,你們都吃什么面,自己說,然后好讓老板給我們做面。”
王波若有所思地看了李忠信一眼,開口直接說道“你吃山西刀削面的話,那我也吃山西刀削面,我要大碗的。”
王波覺得,既然李忠信點了山西刀削面,那么他跟著李忠信點一樣的面,絕對不會有錯誤,他的這個大外甥,在吃的方面,那絕對是行家,只要是這個小吃貨想要吃的東西,一準美味合他的胃口。
王波在黑省那邊吃過掛面,打鹵面,在京城還吃過京城最為有名氣的京城炸醬面,就是東京那邊的合人民幣十元錢一碗的骨湯拉面他都吃過,他真就沒有吃過這種路邊賣的什么山西刀削面。
李忠信點刀削面,那么,他就來一個大碗的刀削面,絕對不會有錯誤,而且在這個時間點,他也是真的感覺有些餓了。
他點完面以后,沒等他身后的人說要吃什么面呢他繼續說道“老板,面現在就做,他們的面我做主了,都是大碗刀削面,越快越好,你們這邊還有什么好吃的東西,盡管都上來,少不了你的錢和糧票。”
“客人您好,我們這邊賣刀削面是不分大碗小碗的,七分錢一兩面,外加一兩全國糧票或者是京城糧票。一般情況下,飯量小一些的三兩面就夠了,飯量多一些的,五兩足夠吃。您最好問一下都吃多少面,千萬不能浪費糧食。”賣刀削面的老板聽王波開口大碗的刀削面,他立刻就給王波和李忠信解釋起來。
雖然這邊是京城的郊區,但是,面攤挨著大道,很多過往的人路過的時候,都會選擇到這樣的一種地方吃上一碗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