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好像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小伙,干勁十足,在困難的年代極大支援了全國的建設。
在這個時候,東北和上海是兩個中國最為重要的工業基地,特別是遼省,可以說集中了全國最好的工業廠家。
東北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工業發達主要有四點原因一是張作霖時代就在東北辦鋼廠、開煤礦有資源優勢,吸收白俄人發展幾十年,對比同期其他地區,有相當的重工業基礎。
之后,日本經營東北十余年,那是把東北當日本國內來建設,工業基礎在當時不說在中國,就算在亞洲也是能排在前面的。
二是東北毗鄰這蘇聯,無論在基礎上,還是安全上,都是極有保證的。
三是東北這邊有著熟練的技術人員。
全國各地那些重工業企業,包括什么重慶啦,蘭州啦,老一輩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全是東北的。
假設當初不把東北作為重工業基地,而是選擇西北,那首先當地熟練的產業人員就找不到,缺少那些懂技術懂管理的,只能從東北選調,東北人要是不愿背井離鄉跑那去,那產業就建不成。
四是東北這邊有石油,煤礦,鐵礦等自然資源,這些都是其他省份在八十年代以前沒有的。
也正是這樣的四個原因,東北從建國開始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都可以說是全中國最為重要的工業基地。
于金卓感覺到自己的這個侄子妖孽,但是,李忠信的歲數在那里呢很多事情,都是李忠信應該不清楚或者是理解不了的。
于是,于金卓把他心中想到的這些事情,很是委婉地給李忠信講述了出來,他更是希望,李忠信知曉這些事情以后,對今后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
東北居然有著這樣輝煌的成績,李忠信聽于金卓說完以后,臉上出現了一絲古怪。
李忠信在后世的時候,對于這些事情并不了解,他只是知道,后世東北的經濟滑坡很快,甚至有著一種無與倫比的速度,在九十年代末,東北的經濟貌似就不行了。
到了兩千年以后,東北的年輕人開始出現了大量的流失,在東北三省那邊,幾乎看不到太多的年輕人,剩下的都是那種四五十歲或者是六七十歲的老人。
東北這邊的年輕人,只要是考學出省了,基本上就都留在外省,不回黑省這邊了。
他們選擇在外地的最大原因并不是因為東北這邊天氣寒冷,而是因為在東北沒有像樣的工作,沒有發展,感覺東北就好像是一潭死水,沒有一絲活力可言。
這一世他重生到八二年,他有著這樣的一種想法,他要努力賺錢,讓東北煥發出新的生機,讓國家崛起的速度更快,用最快的速度成為世界級強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