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有一種想法,三舅王波對他讓員工出去賣貨的這個事情,應該是理解得比較膚淺,沒有看到實質性的東西,他真要是能夠想明白的話,是絕對不會問出來這樣的一件事情的。
李忠信微微笑了笑,慢慢開口說道“三舅啊我這樣和您解釋一下您就明白了。
這些不想在過年之前出去賣貨的人,我是這樣看的,他們呢我大概給他們歸類為三大部分。”
看到王波襟為端坐在那里,李忠信嘴角微翹著品了一口茶,慢慢開口說道“這第一部分的那些人呢,我認為,他們寧可忍饑挨餓,卻舍不得他們所謂的臉面。他們覺得,在這個時候出去賣東西,那是一件十分丟人的事情。
作為一個吃喝不愁的人,出去賣東西,十分丟人,只要是能夠有吃飯的錢,絕對不能去拋頭露面。
這一部分人沒有從那種賣貨是丟人的想法當中走出來,你要是硬勸說這些人,這些人也是不會放下他們那種所謂的自尊,不會同意到外面去賣東西賺錢的。
哪怕是讓他們去外地也是一個樣子。他們努力方向錯了,根本毫無意義。
用他們的話來講,現在政策不明朗,他們不愿意冒那個險,在忠信公司賺到的錢已經足夠他們生活了,去賣什么貨之類的事情,沒有任何的必要。
第二種則是東北這邊最多的大男子主義,這部分人,是家里面說了算的老爺們。
他們覺得,老爺們在外面賺的錢已經夠養家了,老娘們在家里面養養孩子,收拾收拾屋子就可以。
出去賣貨,沒有人侍候他們了,他們無法生活下去,必須要讓老娘們在家里面呆著給他們做飯。
他們會美其名曰地說是心疼媳婦,不想讓媳婦出去吃苦,他們能夠把家搞得好好的。
他們因為一直是家里面的頂梁柱,吃飯什么的,都優先著他們來吃,在家里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如果女人出去賺錢賺得比他們多了,那么,今后他們在家中的地位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他們這些人更不會讓自己的家人出去拋頭露面。
最后一批人更好理解了,這些人就像你說的一樣,是扶不起的阿斗,他們根本就沒有想要在過年時候出去賺錢的想法。
他們是典型的東北農村小農思想,一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春天或者是夏天的時候忙了一年了,過年的時候,他們必須要休息了,賺多少錢都不如冬天的時候在家里面老婆孩子熱炕頭來的實在。
這個呢就叫做窮人吃不了奮斗的苦,富人吃不了生活的苦。
咱們給予了他們那么好的一個機會,他們不去把握,注定他們今后錢要比別人賺的少,看著別人發家致富。”
對于王波所說公司當中的員工,或者是員工家屬沒有出去賣貨的這個事情,李忠信看得很透徹,無論什么時候,都會有這樣的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有魄力,或者說是有賺錢欲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