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早早在本校的幾次考試中,都沒有出過這么高的分數,怎么在全省統一的中考中,分數反而高成這個樣子了
臨江鎮中學在批沈早早的考卷的時候,不該是為了成績,特意寬容,給沈早早放點水嗎
為什么,情況反過來了
別告訴她,臨江鎮中學給沈早早批考卷的時候,標準比中考年級通批的老師還要嚴啊
事實上,的確如此。
一來,真給沈早早滿分,所有老師擔心沈早早因此自滿而成績下滑。
二來,臨江鎮中學辦校多年,他們還真是頭一次教到沈早早這樣的學生。
沈早早的成績出來了,不說別人信不信,他們自己都有點不太敢相信。
也是擔心自己是不是因為沈早早是本校的學生,對沈早早帶有主觀意識的好感,手下批得太松了。
在真的找不到沈早早犯的錯誤,可以明面扣沈早早的分時。
在靈活性最大的作文上,老師非要扣分,扣個五分、六分,總是可以的。
作文扣分,不需要給你解釋那么多,我為什么要扣這個分數。
作為沈早早本校的老師,他們可以這么干,但是中考的閱卷老師不能這么干啊。
所有的考卷可不止一個老師只看一遍,同一份考卷都是要經過兩、三位老師重復批閱的。
一旦在分數上有什么分歧的時候,還有組長做最后的評分。
這么一系列的操作下來,誰敢在沈早早的分數上作假,憑主觀喜好亂給分,除非是不想在教育界混了。
加上閱卷的時候,所有考卷的名字被封條封得嚴嚴實實的。
那些閱卷老師也不知道,其中每一門難得一見的滿分其實都是出自于同一個學生的。
滿分的考卷是同一個學生考出來的,問題是每一門的閱卷老師還是不同的呢。
沒了這個壓力,閱卷老師該怎么批怎么批,該怎么給分就怎么給分。
有了這種公證地給分法,沈早早的滿分卷其實沒什么好意外的。
沈早早是六百五十五,應如羽的成績也擺在任曉聞的面前,總分是六百零五。
如果在沒有見到沈早早的分數前,任曉聞絕對會因為應如羽的六百零五而感到驕傲不已。
本校最高記錄六百三十二,女兒只差這個分數二十七分。
那可是他們教過的最優秀的學生,女兒跟對方只差了二十七分,這已經叫任曉聞非常滿意了。
偏偏,沈早早的成績已經出現在任曉聞的面前了。
讓任曉聞覺得心里堵得慌的是,沈早早跟應如羽不是同一屆的中考生,她也不至于這么難受。
壞就壞在,所有的情況全擠一起了。
沈早早跟她女兒同齡,一樣大。
女兒接受著更好的教育,有著更好的學習環境,卻在沈早早的幫助之下才勉強考了六百零五分,比沈早早少了整整五十分。
這已經是一門主考的一半分數了
死死地盯著沈早早的六百五十五,任曉聞一個人在辦公室里坐了很久很久,卻沒說一個字。
不單任曉聞這樣,事實上,因為沈早早的關系,整個市一中中學部的氣氛都有些奇怪和死寂。
當初他們也曾慧眼識珠,看出沈早早的優秀,想把沈早早挖來變成他們學校的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