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這邊竟然還請了李氏做媒人。
這幾年陳家和譚家雖是往來不多,但是因著趙家的緣故,兩家人到都算得上是知根知底。
陳義明知道來提親的人是譚家后,自然是高興不已。
譚家就譚凌一個兒子,譚凌不但模樣長得精神,品性又好,人還知道上進,小小年紀就已經考中了武舉,配自家女兒自家那是有些高攀了。
而且譚家夫婦為人都是那爽快人,又對自家的情形知道一二,陳黒丫要是嫁到譚家去,日后的日子必定好過,還不要受那公婆姑嫂的氣。
陳義明就請李氏幫忙問了陳黒丫的意思,得知自家女兒點頭后,第二天就讓李氏給譚家回了信。
李氏回來的前一日,兩家也剛剛交換了庚帖,據說八字合出來是天作之合……
接連傳來的喜訊,讓趙怡然有些措手不及,卻又不由得替陳黒丫高興。
她一邊給陳黒丫準備恭賀的禮物一邊把家里的事務轉交到李氏手上。
日子就這樣很快的過去了幾日,沒隔多長時日,趙家就接連接了幾分請帖,李氏帶著她和二丫兩人接連去了鎮上的幾個大戶家做客。
一開始她沒怎么留意,后來發覺這樣的事越來越多,竟然還有兩家縣里的邀約。
她心生疑竇,仔細留意了一番,這才隱約覺察到,李氏在開始幫她相看人家,同時也在讓人家相看她。
不知為何,她心里很是抵觸這樣的事,察覺李氏的用意之后,她接連推了兩戶人家的賞菊宴。
只是書哥兒和陳黑丫接連定下了婚事,就連趙振安的親事也定了下來。
李氏想著她翻過年,就要十五歲了,再不挑個好人家把婚事訂了,只怕就挑不到好人家了。
母女兩人第一次在一件事上,有了分歧,而且是相互不能讓步的分歧。
趙怡然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她索性尋了李氏,開誠布公的把自己的想法說與她聽。
她一時想不到好的主意,只得跟李氏說想等上兩年再說此事。
誰知一直很能聽見她想法的李氏,這次態度意外的堅決,認定她的這些想法終會害了她后半輩子,反倒越發給她張羅起人家來。
趙怡然一氣之下,只得說了幾句過激的話,母女二人雖未發生爭吵,但是兩人之間的氣氛卻有些緊張。
正好府城的鋪子已經裝修的差不多了,趙怡然干脆尋了鋪子即將要開張的由頭,來了府城。
初初幾日的忙碌倒也讓她沒空多想,等到開張那日的請帖發出去之后,她就閑了下來,先前壓下去的那些煩惱也逐漸爬上心頭。
府城這邊只能暫時居住一些時日,再過兩個多月就是年節,自己終究要回莊園,也要面對李氏,更是要面對她們之間的矛盾。
趙怡然一想到這些,就忍不住頭疼。
那邊春枝提著食盒進來了,“姑娘,廚下剛好有剛煲好的雞湯,我讓廚娘拿了一些菜蔬丟進去,給姑娘燙了一些菜,姑娘嘗嘗看,這味道比崔家的做的如何……”
趙怡然看著春枝絮絮叨叨的說,人卻已經沒了食欲,她擺了擺手,“你吃吧,我這會兒吃不下,等我爹回來了,你再叫我,我陪他一道用晚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