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嬤嬤聞言,臉上不自覺的帶上一抹自信,“這有何難,姑娘到時只管把樣子畫來,奴婢保管照著姑娘的意思,把衣裳給做出來。”
趙怡然聽的她如此說,知道這點兒事是難不倒她的,便也起了幾分興致,開始請教張嬤嬤一些針線上的技藝。
她這幾年雖是不愛動針線,好歹也是與李氏學過一些時日的,再加上又有前世的那番見識,說的話很是言之有物,時不時都能問到點子上。
張嬤嬤原先還只當她是小孩心性,便也一邊做著針線一邊給她解答,隨著趙怡然的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復雜,她不知何時已經停了手中行走如飛的針線,開始專心致志的回答起趙怡然的提問來。
時間就在主仆二人一問一答的一番交談中飛逝。
等到耳畔聞得外間的喧囂聲,趙怡然才恍然她們已經到了郯城縣城。
她停住話頭,輕輕撩起了身側的窗簾子,果真看到不遠處的城門。
“快到了。”她放下簾子,轉身對張嬤嬤道,“嬤嬤以前有沒有來過郯城?”
“沒有,奴婢老家是在蜀地,后來又隨家人去了江南,這兩年才輾轉來了北地,當時就是在兗州府落得腳,還從沒到過這周邊的縣城。今兒倒真正是占了姑娘的光,可以開開眼界了。”
張嬤嬤的話說得很是客氣,趙怡然聽得卻有幾分汗顏,人家出身在天府之國,又在江南那等繁華之地游歷過,這小小的郯城縣只怕人家張嬤嬤還不看在眼內。
兩人又小聲的交談了兩句,很快車子就隨著人流緩緩進了城。
等到馬車駛進趙家宅子的時候,大街上的喧囂已經被外面的巷道給阻隔開來。
馬車剛剛停穩,馬車外就傳來劉嬤嬤招呼的聲音,“老爺,一路安好?”
“一切都好!屋子可是收拾妥當了?”一路上很是順遂,趙振興的心情也極好,聞言聲音很是爽朗的問了一聲,就跳下馬車。
“收拾的差不多了,后院和前院都收拾了一番,茶水點心都備好了,就等著姥爺和姑娘回來……”
趙振興笑著贊了一句,就開始帶著人卸了馬車上的東西往前院去。
劉嬤嬤又趕忙圍到趙怡然馬車前,幫著把腳凳放好,就上前打起簾子,“姑娘。”
張嬤嬤已經幫趙怡然穿戴好斗篷等物,又拿起趙怡然隨身的一個小箱籠,扶著趙怡然下了馬車。
趙怡然等雙腳落地,看著清掃的很是干凈的庭院,滿意的點了點頭,由劉嬤嬤幾人簇擁著,就進了上房。
上房內不但燒了地龍,還在進門的地方擺了火盆,讓外面的寒氣一下子就被驅趕的干凈。
等到趙怡然脫了外面的大衣裳,重新坐到一旁的墊著軟墊的椅子上時,不由舒服的嘆了一口氣,對殷勤伺候在一旁的劉嬤嬤和春枝道,“辛苦你們了,屋子收拾的很是干凈,讓人看著就舒服,你們也都別站著了,快坐著歇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