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體仁步亦趨,做足了禮的規范,進了東暖閣拜見崇禎。
崇禎微笑抬手虛扶“愛卿起身。”然后對侍候的太監吩咐“賜座。”
溫體仁謝座之后,半個屁股搭在潦子上,洗耳恭聽崇禎的問話。
淡淡的笑容慢慢的在崇禎的臉上消失了,拿起剛剛從高起潛處得到的海戰報告“剛剛我接到總監軍的戰報,為何和昨日內閣兵部的不一樣呢”
溫體仁早已經有了準備,從袖子里拿出了換過的奏折“那一份是前的,前東海大捷,毀毛賊戰艦二百,斬首毛賊無算。”然后話鋒一轉,“今日戰報剛剛到達,臣立刻就請見送過來了。”
崇禎接過戰報,沒有打開,詢問道“怎么”
“不好。”溫體仁面帶痛苦的回答。
“怎么個不好法”崇禎已經知道了結果,也就沒有表現的吃驚。
“前日海戰,登萊水師出動全部三千大戰艦與敵海上決戰,打了毛賊一個措手不及,結果昨日毛賊垂死掙扎,糾結了臺灣,扶桑,和南北美叛賊戰艦瘋狂反攻,因為戰艦數目和裝備的原因,我大明登萊水師戰沒三百大戰艦,死傷將士若干,昨日,我們敗了。”
崇禎就欣慰,欣慰于溫體仁沒有欺騙自己。
“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吸取教訓再接再厲就是了。”崇禎反倒安慰起溫體仁來了。
對于崇禎的這種一反常態的表現,溫體仁是真的跪倒感激涕零的謝恩。
其實也不能全怪諸位大臣對崇禎的欺瞞,是崇禎的性格和做派逼的大臣們不得不如此。
崇禎對任何事情都是吹毛求疵,追求絕對的完美,只要有一點點的錯誤,就沒有一點寬容的條件,呵斥罰俸那是輕的,拉出去在午門外打板子,更是家常便飯。
原先大臣們為了展示自己的風骨,求皇帝一頓板子而不得,現在好了,有事兒沒事兒,不定就挨一頓。每一午門外,等待打板子的大臣都排著隊。而原先圍觀的百姓都要為挨打的叫屈喊冤,現在的百姓卻是站在外面大聲的叫好。挨板子現在已經不是什么光榮的事情,反倒成為對斯文的一種羞辱,而且是要人命的。
而朝局已經糜爛到了這種地步,還哪有什么好事情上達,壞事只要了,崇禎不問青紅皂白,對負責的人輕的就要丟官罷職,重的就要下獄砍頭。弄得每一都會有人被砍頭問罪。所以大臣們就千方百計的隱瞞著事情的真相,以求太平。
今溫體仁被逼的硬著頭皮出了事情的真相,難得崇禎沒有追究海戰失敗的罪責,而是好言安慰,怎么不讓溫體仁感動涕零。
再次讓溫體仁起來,崇禎問道“毛賊步步緊逼,首輔有什么應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