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所有人聽了都是一愣,大捷這個詞,真得好久沒聽過了。
崇禎皇帝倒是不意外,因為在一大早地時候,他就從王承恩身上的竊聽種子處獲悉了大捷的消息。當然了,具體情況,他也不清楚。畢竟王承恩處的消息,只是夜不收連夜趕回去稟告的大概情況而已。
“陛下,洪孫兩位大人殲滅五千余名建虜,大捷啊,陛下”進入大殿,內侍滿臉興奮,高聲大呼,同時呈上報捷文書。
殿內眾多文武官員一聽,不由得很是意外。
之前一仗,因為建虜的無恥要挾,幾百斬首被建虜要了回去,因此雖然有說捷報,可殿內不少臣子是持懷疑態度的。如今才過去一天一夜而已,第二封報捷文書過來,內容卻更夸張,說是殲滅建虜達到五千余人,一時之間,殿內沒有幾個人相信,都在底下低聲議論了起來。
“大明對陣遼東建虜,可未曾有此大捷吧”
“可不是,別是虛報戰功吧”
“首級呢,回頭一定要查驗首級”
“”
底下這些人在低聲議論,崇禎皇帝已經展開報捷文書看了起來。盧象升和洪孫兩人聯合起來完成地圍點打援之戰,就詳細地呈現在他眼前。
看完之后,崇禎皇帝的臉上并沒有欣喜若狂的神情,只是稍微高興了一點,吩咐王德化把報捷文書當場讀出來給所有人聽。
當尖細地太監嗓門一響起,殿內就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豎著耳朵聽了起來。有的是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樣地大捷,有的是想找出其中的破綻,反正各人有各人地心思。
讀完之后,首輔薛國觀首先出列奏道“恭喜陛下,大捷啊,這殲滅五千余名建虜的大捷是沒跑得了”
”陛下,該查驗首級,以驗真假,而后才宣告天下才好“久未說話的楊嗣昌跟著開口,不過卻是要堅持走程序。
其他臣子,也紛紛跟著開口,分別擁護兩種意見。
一種是這個大捷鼓舞人心,應該立刻宣告天下;另外一種,就是楊嗣昌的觀點了。
崇禎皇帝等他們喧鬧了一會后,忽然冷著臉大聲喝道“詳細戰事經過都有,雙方戰損也有,你們就看不出真假,一定要驗了首級才確認五千多個首級,什么時候驗完前方將士付出了那么大的代價,最終卻換來朝廷的不信任,豈不是寒了為國死戰的將士們之心”
一連串地質問,讓不少臣子低下了頭。特別是那些有知兵之名的臣子,崇禎皇帝的這番話,顯然是沖著他們去的。比如,楊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