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想著,他便傳旨內閣、司禮監以及六部九卿,在文華殿內議事。
人一到齊,崇禎皇帝便開門見山地宣布道“如今對虜戰事已到了緊要關頭,前方將士急需馬匹以為軍用。朕決定,由朕向勛貴征調馬匹,只要是馬,除幼馬無法駝人之外的,一律征調。而京師城內文官武將處,則由卿等前去征集,可有意見”
如果換了以前,說不定就會有人出來反對了。可此時,京師剛剛發生了謀逆大案,其原因,就是相關人等,不想為國破財。于是,一個是賠了四十萬兩,外加爵位被削,人又沒了;另外一個同樣被削爵,大出血給出去了三十萬兩。至于另外謀逆的兩個,就更不用說了。
這個血得教訓,讓大殿內的這些官員,或者說京師上下認清了一個事實,在國難當頭的時候,如果能破財消災的,就破財消災算了。
相比起京師流言,說皇帝決定向文武百官、皇親勛貴借錢一事來說,這種征調馬匹的事情,反而更好回應。
畢竟要是借錢的話,那到底借出多少錢為好借多了,那這個錢怎么來的是不是明擺著告訴皇帝,我貪了,我摟錢了要是借少了,那皇帝會不會覺得沒有誠意,導致招致禍患而馬匹就沒有這個顧慮,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反正損失也不會太大。
再者說了,這個事情,皇上自己都明確說了,他去向勛貴征調。有這樣的先例在,他們去給文武百官下達、催繳馬匹的旨意,也就顯得不突兀了。
這么想著,大殿內安靜了一會后,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回奏了皇帝,表示沒有問題。
對此,崇禎皇帝也感到有點順利,該是之前震懾了朝臣,效果還不錯。于是,他趁熱打鐵,同時也是因為前方急需,就立刻召集京師所有勛貴到武英殿覲見。
可以說,京師這些勛貴,都是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過來覲見的。實在是最近的事情,嚇到他們了。一個國公,兩個侯爵,一個伯爵被嚴懲,說起來,最輕的就是原嘉定伯,只是被罰了三十萬兩銀子,并將巧取豪奪來的商鋪田產退還。
這些勛貴,他們雖然沒有做過謀逆皇子的事情,可不法之事,多少總有一些的。比如巧取豪奪這種事情,甚至有幾個,和宮里也有聯系,他們一直在擔心自己干得好事,突然被皇上知道,然后自己落得前面那幾個勛貴的下場。
武英殿內,勛貴雖多,可哪怕皇帝還沒來,一個個都安靜地很,很乖
崇禎皇帝一駕臨,看著見禮的這些勛貴,立刻就發現了這點,心中不由得一聲冷笑。說句不好聽的,這些勛貴,其實就如頑童一般,原來的崇禎皇帝沒有能力去管他們的時候,一個個胡作非為,就知道吃喝玩樂,享受大明給他們的榮華富貴,卻壓根沒想著,有福利的同時,他們也有對應的義務。
如今殺雞駭猴了一下,就又一個個擔心地很,生怕自己也落得凄慘下場,只這么一看,就知道這些勛貴其實大部分都是草包,早已不復當年祖宗之英姿。
崇禎皇帝自然不會給他們好臉,冷著臉對他們說道“朕把你們召來,是前線急需馬匹,因此京師各府,包括皇親勛貴、文官武將,所有馬匹都要征調,你們各府也不例外,誰有意見”
他直接開門見山,就是這么干脆,看他們給是不給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讓人感到格外強勢。
這些勛貴對此也感到很意外,一時之間,有點反應不過來。不過有一人,卻是立刻回奏道“陛下,既然是前線急需,臣等自當鼎力相助,為國盡力,原是我等該做之事。否則國朝養我等三百年卻不做事,就真是讓祖宗蒙羞,愧對太祖敕封之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