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果然沒有料錯,就在下午時候,就接到奏章,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聯名上奏,說之前范記錢莊勾結宮內一案,要求皇上下旨三法司會審,如果有謀逆之意,當從重處罰,如果只是平時生意往來,也應有個了斷。
對此反應,崇禎皇帝只是冷冷一笑,就在奏章上批復,著錦衣衛審問便是。
有謀逆造反嫌疑的,一般就歸錦衣衛來處理了。當然,有的時候,也會是三法司會審,廠衛旁聽。
看到皇帝的回復,另外又有奏章上來了。說區區一個錢莊,要兵沒兵,就只是區區一個商人,不足以行謀逆之事,要求皇帝發給三法司會審好了。
對此,崇禎皇帝又是批復,有錢就有兵,之前之謀逆一案,就是因錢財動人心而引起,何以保證商人就不會行謀逆之舉
這么一來,那些文官見皇帝咬定有謀逆之嫌疑不放,這也就是說,肯定要問罪范記錢莊,那他們爭不過皇帝,就直接開門見山了。
先有皇親勛貴出面,上書給皇帝求情,說自家難得有一點錢財,存放在范記錢莊,如今范記錢莊被封,連累他們的錢財也被封了。有銀票為證,請皇帝歸還他們的錢財。基本上,可以說勛貴這個團體,所有人都有份,哪怕是被禁足在自己府上的周奎,也有上書。因為確實,他手中就有范記錢莊的銀票。
而后,京師各衙門,也紛紛上奏,說他們手中也有范記錢莊的銀票,是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家當,朝廷俸祿又不能及時發放,要是銀票再成廢紙地話,他們都要喝西北風了。
這一次,就連都察院的眾多御史,以清廉自居的他們,也都紛紛上奏,一邊哭窮,一邊拿出幾百上千的銀票要求兌換銀子。
他們抓住了一個立足點,就是朝廷經常拖欠俸祿,就算發下去了,這俸祿也經常要打個折。如果要額外再損失家財的話,家里都要餓死人了,沒法干活了。
如果只是一個,兩個人的話,估計也沒人敢對上如今的皇帝。可現在是有很多人,幾乎是整個勛貴集團,還有京師的文武官員,這個就是法不責眾的代表,你皇帝再怎么樣恨范記錢莊,可對他們的訴求,你總要給個說法吧
一時之間,京師各衙門,所有工作幾乎都停滯了,所有人都在討論這個事情。不管當官的,還是當吏員的,誰手中沒有一張銀票的,都關系到自身利益,有大人勛貴們帶頭,自然都要鬧上一鬧。沒資格上書的,就各處議論唄
如此一來,就連京師的商戶,也都加入這個討論的行列了。他們也擔心啊,就算手中的銀票不是范記錢莊的,萬一這個錢莊也被官府查抄,那他們也將血本無歸。
不止是討論,為了安全計,一開始是少部分腦子靈活的人,先趕緊去把手中的銀票兌換回銀子。這個事情一傳開,其他人也紛紛加入這個行列。于是,京師又立刻出現了大規模的銀票兌現朝。
這么一來,一場大規模的擠兌錢莊活動,就突如其來又猛烈地爆發了。
京師中的其他錢莊,誰能想到,好好地銀票,竟然會遭遇大規模贖回。誰家不是偷偷多印一些銀票拿來用,一直以來也是沒事的。
沒有一個錢莊事先有準備,只是第一天,就有規模小點的錢莊被爆倉了,兌換不出銀子。
銀子可不是銅錢,這是大數目的錢財。而且持有銀票的,一般都是多少有些勢力的,一看錢莊兌不出銀子,頓時就急了,不管錢莊解釋要什么調集銀子過來,或者什么稍等兩天就有的話,全部憤怒地開始了打砸搶。哪怕不少錢莊的背后有人罩著,那也沒用。
京師的錢莊,在誰也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下,一下子全亂了
人心惶惶之下,甚至比起滿清軍隊在關內肆虐,還要來得惶恐。
崇禎皇帝原本是嫌他們鬧得還不夠,還想讓廠衛偷偷去收集一些小錢莊卷款跑路的例子,等回頭來說這事。不過當他聽到宮外的那些事情時,真得很是有點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