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聞聲盯了他一眼,盯得阿濟格心中涌出一股懼意。
他可是知道,這位皇帝可是心狠手辣的,要是惡了他,不要看他表面上可能會和你笑呵呵,那手中可是會隨時握著刀子捅過來的。
不過讓他松口氣的是,皇太極沒有再盯著他,而是掃視中軍帳內的眾人,冷聲喝道“多爾袞辜負朕意,十萬大軍入關,竟然損失了將近三萬人馬。大清何時有過這么大的損失”
一聽這話,頓時,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甚至阿濟格和多鐸都沒有了互相笑話互懟的心思,紛紛看向皇太極。
這些建虜頭目,都是從小打仗打出來的,沒有一個是沒上過戰場的草包。因此,他們每個人都清楚,損失了將近三萬人馬,這個數目是非常恐怖的。一般情況下,損失接近三成,軍隊士氣都會崩潰的。
而皇太極顯然比他們更為精明,不但軍事,包括政治、民生等等事情,都可以算是精通的。因此他更是明白,這一次多爾袞帶十萬大清軍隊入關,竟然損失了將近三萬,這背后會給大清帶來多大的不利影響
一直以來,大清對明國一直是屢戰屢勝,光是士氣方面,就保持了巨大的優勢。大清軍隊的將士,見到明軍就會勇三分,而明卒,見到大清將士就會怯三分;這一來一回,對于戰事的勝負,是會起到非常巨大作用的。
而如今,入關的大清軍隊,先是被全殲了五千步卒,而后又被明軍伏擊,損失了一半的戰利品不說,人馬也損失了將近兩萬,更有像圖爾格這樣的大清高層戰死。這些事情,對于入關的大清軍隊絕對是個打擊。而對于那些打贏了大清軍隊的明軍,又是一個巨大的鼓舞,以后再次相遇,那支明軍會很難對付。
戰事的經過,多爾袞不敢對皇太極隱瞞。因此他也一清二楚。正是如此,他心中就更是有點不安。
那種情況,他是有自知之明的,哪怕是他自己去領軍,都很有可能會上了明軍的膽。誰能知道,明軍對上大清軍隊的時候,會那么驍勇善戰,悍不畏死誰能知道,明軍精銳明明是在后面尾隨的,又如何能突然埋伏到了前面去
從這些事情中,皇太極嗅到了很不一樣的東西,一種讓他擔心的東西。他心中有了決定,等回頭,一定要聯系晉商那邊,把這次明軍突然變化的關鍵原因搞清楚。明國官場上,不知道會有什么新情況出現
這么想著,時間過了一會,皇太極也緩了過來了。他掃視著底下,忽然臉上又是云開霧散,露出笑容道“不過損失的人馬,多是包衣奴才,我大清的主力并未有多少損失。這一次,奉天大將軍領兵在大明關內縱橫馳騁,甚至還連藩王都給朕抓來了,呵呵,不錯,好”
看到他的這個變化,中軍帳內的人,一時之間都反應不過來。
多爾袞的這次入關,到底是好是壞啊
他們自然不知道,皇太極心中對于這次的入關,是非常、非常地不滿意,對多爾袞的意見非常地大。可是,他不能這么表現出來,否則對大清軍隊的士氣打擊會很大。因此,他就做出了決定,盡量淡化這次入關的負面之事,多說說這次入關所帶來的好事。
這個是啞巴虧,吃了就只能吃了,不能聲張。
至于暗地里,皇太極肯定是要追責的,另外,也要好好調查這事明軍突然變得悍勇起來的原因。回頭再對上明軍的時候,一定要狠狠地打回來。
多爾袞已經回來,這里也就沒有必要再繼續待著了。繼續圍困錦州城已經失去了意義。
于是,他連夜派出使者,趕去交代多爾袞那邊,交代細節。他相信,那邊的人,也肯定不愿意把打敗仗地事情公布出來。幸虧他們掠回的物資人口都不少,至少還有東西能說,且損失的,大部分也確實是包衣和蒙古人,這些都是容易補充的。否則的話,想掩蓋都難。
第二天,皇太極傳旨回盛京,同時把多爾袞活抓明國藩王地事情,還帶回將近二十來萬人畜的事情傳遍軍中,只是不提那將近三萬人馬的損失。
只是,皇太極不知道,他寄予厚望的晉商,還想通過晉商查出明國朝廷到底發生了什么變化,卻是不可能了。因為晉商如今自身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