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龍向崇禎皇帝提這事,自然是有所準備的。書籍他帶了,就在紫禁城外的仆人那邊。因此,這套皇明經世文編,很快就呈送到了御前,崇禎皇帝立刻快速瀏覽了起來。
事實上,這個皇明經世文編,主要是收集了大明兩百多年來的文章合集,就是陳子龍這些編輯覺得對當下治國有用的,就摘錄編輯起來的。這本的價值,當然不及農政全書,其中有不少,其實只是泛泛而談,也有道聽途說,但不可否認,這個對于如今這個亂世,確實是有用的。如果有人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并去實踐的,肯定會有成果。
粗略瀏覽一遍之后,崇禎皇帝便對一臉期待地陳子龍,微笑著地說道“朕很欣賞有志之士,看來,卿皆其余人等,也是有心了。如此,就由卿去把他們都找來,朕打算見見。”
陳子龍就盼著這句話,此時一聽皇帝許諾一見,頓時大喜,連忙答應下來。
他的這些朋友,在原本的歷史上,也是有好有壞,有的為抗清而死,有的投降滿清,其中還有后世比較有名氣的。至于陳子龍自己,也是抗清不屈投水而死,就這,滿清也不放過,撈起來再凌遲。由此可見,滿清對他的恨意。
這些事情,崇禎皇帝并不清楚,不過這不妨礙他對陳子龍的封賞。考慮到陳子龍本身就是崇禎十年的進士,因此崇禎皇帝決定在戶部十三司之外,另外再設農司,專職全國農業生產,主官為正六品的員外郎。而陳子龍,就是第一任農司員外郎了。
對此,陳子龍又是喜出望外。由此可見,皇帝對這個農事是非常重視了。陳子龍知道,只要自己能干好,那以后必將前途無量。才三十出頭的他,頓時豪情萬丈,心中打定了主意,必不負皇上所托。
崇禎皇帝隨后又發布了一道旨意,追封徐光啟為農事宗師,是為大明第一個稱號“宗師”。當然,如果他活著,那可能就只有“農事大師”稱號了。
這第二道旨意一出發,頓時又向全國各地傳遞了一個信號。就是皇帝非常重視各行各業的人才,只要有才能,爵位就不是問題。比如眼下,就已經有了軍器大師、水利大師、農事宗師;這極大地刺激了那些有專長的匠人、士子等等。
崇禎皇帝都有理由相信,估計在不久的將來,應該還會有更多有才能的人才站到前臺來,為自己所用。就希望大明各行各業都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重現大明科技的輝煌。
只是,讓崇禎皇帝沒有想到的是,他還沒來得及把心思轉到河套地區去,一封奏章就打破了他的愉快心情。
這個奏章是谷城知縣阮之鈿經過好多波折,才呈送御前的。他在奏章中奏明,說張獻忠在谷城表面上跪拜有禮節,實際上卻訓卒治甲杖,不放兵、不應調、不入見制府,驕不奉法。
阮之鈿斷定,此賊必反。因此,他上報六省總督熊文燦,結果卻是被熊文燦嚴詞訓斥了一番。于是,他就直接上奏朝廷,希望朝廷盡快采取行動,鎮壓張獻忠造反。
崇禎皇帝看看時間,這份奏章在路上至少耽擱了一個月時間。從他奏章上所言,似乎張獻忠地反意非常明顯。這都一個月過去了,谷城那邊到底怎么樣了
他想著這個,不由得擔心了起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