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事還沒個結論,緊接著,崇禎皇帝第二道旨意又到了。中原流賊復叛,催吳三桂即刻入關。
這份旨意的語氣就嚴厲了,催促之意也非常明顯。孫傳庭便立刻下令,吳三桂必須立刻入關,否則就是抗旨不遵。
而祖大壽這邊,算是明白調吳三桂入關原來不是孫傳庭搞得鬼,是流賊又在鬧得原因,他們才算松了口氣。
對于流賊,他們倒不擔心什么。于是,心思一轉,就又轉到吳三桂的官職上來了。
以前的時候,只要是關寧軍這邊入關的,比如祖寬、曹文詔等人,都是會被封為總兵官的。而吳三桂此時的軍職,只是相當于副總兵。如果想再往上升一升,這可是一個好機會。
因此,祖吳兩家商量之后,就沒有再想著抗旨,讓吳三桂立刻領著本部一千五百騎軍入關。
此時的吳三桂,已經是二十七歲。已經褪去了年少熱血,在祖吳兩家的耳提面命之下,算是“成熟”起來了。
他的心思,也是在升官上面。到了京師郊外之后,就在等著,皇帝應該會封賞自己,至少像祖寬那樣,給一個援剿總兵官吧
不過讓他失望得是,皇帝知道他到了之后,并沒有讓他進京覲見,也沒有封賞下來,只是讓他在城外扎營候命。
對此,吳三桂不由得納悶起來,連忙派了家丁脫去軍服之后,入城內找他爹吳襄去問情況了。
吳襄在崇禎四年八月的大凌河之戰中,被孫承宗派去救援他大舅子祖大壽,結果卻是當了逃跑將軍,以至于大凌河之戰,明軍慘敗,祖大壽投降滿清,當然后來又逃回。
這一戰,連累孫承宗被罷免官職,回家養老;吳襄這個逃跑將軍也沒逃掉,被下了大牢。但是,吳家有錢啊,很快就出獄,當了個無業游民,也沒影響他兒子的官途。如今這個時候,就是在京師吳府內聽曲看戲。
天還沒黑,家丁就緊急趕回了城外軍營,向吳三桂稟告道“少爺,老爺說了,皇上已經下旨,御駕親征那些流賊,因此,如今正在忙著呢應該在出征之前,會給少爺以援剿總兵一職。”
事實上,這個也是慣例來的,至少祖寬和曹文詔都有得過。
吳三桂一聽,很是意外,有點不信地問道“你說什么,皇上要御駕親征”
這個消息,其實不止是吳三桂,而是所有人聽了后,都會非常吃驚。
往前數數,除了正德皇帝有過御駕親征的經歷之外,就只有在開國時候有征戰經驗的那幾位皇帝了。至于英宗皇帝,那是一個笑話。
于是,家丁肯定地回答道“皇上說這一次要徹底解決流賊作亂,還天下百姓一個安寧,因此定下了御駕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