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操作,也是崇禎皇帝這次御駕親征的底氣所在。從這個角度來說,他還真希望瑞王能一如既往地發揮他當藩王,混吃等死的自私風格。只有狠狠地來一次殺雞駭猴,其他藩王才會乖乖地聽話。
崇禎皇帝到陽和的時候,去了一趟宣大總督府。當然了,為了掩人耳目,并沒有讓洪承疇出來接他,要不,別人肯定會想,為什么總督會出來迎接不是
事先的時候,洪承疇只知道皇帝御駕親征流賊,因此好奇皇帝為什么領著騎軍不去中原,反而跑來山西。
不過他知道,不該問的不能問,他在做官這點上,和孫傳庭的做法是不一樣的。
崇禎皇帝一開始,也只是問了洪承疇有關山西這邊的事情。畢竟有的時候,竊聽種子不是萬能的。比如各地給洪承疇的文件,他又不會都念出來,因此竊聽種子不可能知道洪承疇處理的每一件事情。
洪承疇也確實是有能耐的文官,他趁著晉地被三大營掃過的機會,一直視察各個衛所,考核各地武備情況,提拔有為之將。甚至因為清理了八大晉商,以及和八大晉商狼狽為奸的地方將領和豪強,因此,大量屯田得以清理出來,重新還給了衛所。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各地衛所都爆發出了蓬勃的生機,所有人都很樂觀,在今年收成上,各衛所不會再餓肚子了。
對此,崇禎皇帝很滿意,對洪承疇交代道“趁著這個機會,洪卿好好地編練晉地衛所軍隊,糧餉都能充足,不能再有家丁制的情況出現。統計了多少兵力,那就是多少正兵。將來踏平遼東建虜的時候,希望能用上晉軍”
家丁制就是因為朝廷糧餉不足,無法養所有軍卒而慢慢形成的一種制度。在大明軍制上,已經很多年都這樣了。其他邊軍可能還做不到徹底廢除家丁制,但是,在晉地,收拾晉商之后卻有了這么一個寶貴的機會,崇禎皇帝不得不鄭重地交代再交代。
洪承疇身為文官,又享受不到家丁制的好處,不是那些總兵之流的將領,因此他的屁股,也是坐在皇帝這邊的,對于皇帝的這個交代,他當然是贊同的,當即給崇禎皇帝做了保證,表示他會巡查各地,嚴查地方,決不允許再出現侵吞屯田和軍餉的事情發生。
晉地這邊,各衛所算是收拾晉商之后的既得利益者了。他們站在朝廷的這邊,就算朝廷這次對于晉商這個群體,下手狠了一點,有各衛所在,基本上也能保持晉地的平穩。
說完了晉地的事情,崇禎皇帝才給洪承疇說明了他領軍過來這邊的原因。
洪承疇一聽,不由得大吃一驚,沒想到皇帝明著御駕親征流賊,實際上卻悄悄地在布局,準備圖謀河套。這個瞞天過海之計,怕是所有人都被瞞過了。
說起來,要是河套能打下來的話,對于大明的好處,那是毋庸置疑的。首先,有無數戰馬就不用說了。而且能打擊那些投靠了建虜的蒙古部族,告訴他們,大明是有能力懲罰他們的。另外,還能切斷西部蒙古和建虜的聯系,好處真是不少。
不過有一點,洪承疇在奉承過皇帝之后,就又立刻提醒道“陛下,河套打下可以,但不能派兵占據。以微臣之見,目前我大明還沒有能力,占住河套地區。那里雖然肥沃,可這口肥肉不好吃的”
說到這里,他看到崇禎皇帝點點頭,便心中一喜,明白皇上沒有好大喜功,便又繼續奏道“打下了河套,然后我大明撤回來,空出這塊肥肉給其他蒙古部族,勢必分攤蒙古部族的力量,更有利我大明對蒙古部族各個擊破。如果蒙古部族為了肥沃地河套而互相征伐的話,那對我大明就更是有利。只要我大明先解決了關內的問題,能全力對外的話,將來再占河套,也不會有問題”
崇禎皇帝聽得呵呵一笑道“朕也是這么想的”
這還真不是要面子才這么說,對他來說,思想觀念來自后世,沒有這個時代人所有的那種想把城池土地占為己有的觀念。更多的是,存地失人,人地兩失存人失地,人地兩得的想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