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特部雖然逃回去了,可這筆賬還是要算的。只是眼下最重要的是圍剿關內的流賊,這筆賬只能先拿小本本記下再說。
另外,柴時華也被他逃走了,這個人,不管他逃多遠,也一定要擒回來正法。
由此,崇禎皇帝對于甘肅這一仗,就很快給出了定論。
任命固原副使呂大器為甘肅巡撫,而王世寵也正式成為甘肅總兵。他們兩人,就駐守甘肅,防范烏拉特部卷土重來,又或者,他們糾結其他部族再次入侵關內。
至于剛剛打下的河套,已經被洪承疇燒成了白地,因為按照崇禎皇帝的意思,并沒有去駐軍的意思。畢竟這個時候,大明對滿清還是得采取防御狀態。更不用說,河套平原上無險可守。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陜西經過多年戰亂、天災,其實已經是人口銳減,成為一個地廣人稀的省份。河套雖然打下來,也沒有那個人力去開發。
這種種原因加起來,結果就是燒了河套,誰愛占,誰占去。等回頭大明有實力了,再去打一次便是
安排完了這一切,崇禎皇帝就和三邊總督鄭崇儉一起,領著秦地精銳之兵開始南下圍剿流賊,合計騎軍六千左右,步卒兩萬多點。
不要看總兵力似乎不多,這兩萬六千的兵卒,可都是戰兵來的,可不是那種少量家丁多數濫竽充數的老弱殘兵。如此一來,這支軍隊的戰力就很強了。至于糧草物資的補給,隨軍攜帶一部分之外,皇帝親臨,自然是有沿途各城供應。
在崇禎皇帝剛出發到達延安之時,就第一次收到了來自京師的奏章。
第一份奏章是原應天府巡撫張國維已經到達京師,就職內閣。對此,崇禎皇帝御批,交給張國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他趕到陜西這邊來,查勘地形,興修水利。
這么做的原因,一是因為崇禎皇帝御駕親征之后,他相信大顧毛賊不會再有,又有各藩王府出了錢糧,多少能緩和一點糧食危機;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親眼所見了陜西這邊的干旱。原本很多地方都是糧田的,可都已經干涸,甚至連地面都干旱得龜裂了。只有沿河少部分糧田,還能看到長莊稼。不過多是農民用盡各種辦法在灌溉,才保住為數不多的糧田。
第二封奏章是山東北部以及河北南部,這些經過建虜荼毒的地區發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甚至連派去德州府的方逢年都沒逃過一劫,感染了瘟疫沒了。
一般來說,當官的很少會感染瘟疫,都是躲得遠遠的。有什么事情,讓手下人去做。但是,方逢年在瘟疫剛起來的時候,只是讓家人回了老家,而他自己去了疫區安民,不慎感染而死。臨死之時,方逢年交代身邊人說,他有負圣望,沒有把德州府治理好如果有來世,定會從始至終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看完之后,崇禎皇帝忽然覺得手中這份奏章沉甸甸的,想起自己最后見方逢年,訓斥了他之后,他對自己說道“罪臣不敢,罪臣確實沒有擔當,有負圣人教誨,有負君恩”
記得當時自己說要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他沒有拍胸脯保證,也沒有垂頭喪氣,只是感激地對自己說道“陛下教誨,罪臣銘記在心,不敢再忘。”
如今想來,他當時是真把自己的話放心里去了,一直想要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只是很可惜
想到這里,崇禎皇帝心中不由得嘆了口氣。
隨后提起朱筆,就在奏章上批示方逢年恪盡職守,急百姓之急,實為大明官員之表率因公殉職,嘆哉惜哉
就此,另外再發一道圣旨,方逢年官復原職,令司禮監和內閣給方逢年擬一個謚號,并號召天下官員以方逢年為榜樣,恪盡職守,做一個有擔當的父母官。
做完這個事情之后,崇禎皇帝想起后世看到過的一部有關明末的電影,主人公有兩個,一個是孫傳庭,另外一個叫吳又可,而電影的主題,就是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