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還有很多人,并沒有動,因為他們不想去。比如孫可望,他就很是猶豫。
建虜那么厲害,要是去遼東打建虜的話,搞不好就會死在那里的真要死了,那就什么都沒了
這么一想想,還不如干十年的活,十年之后,自己至少還是有條命可活,也能獲得自由。
有很多人,都和孫可望一樣,是這樣的想法。他們寧可選擇之前不被他們認可的干十年活,也不愿意去遼東把性命丟了。
事實上,當初陜西的邊軍,就有不少被調去遼東時候,在中途嘩變的。因為建虜一直戰無不勝,他們覺得,去了遼東肯定是個死。
確實也是,在以前的時候,被調去遼東的軍隊,哪怕是有名的戚家軍,白桿軍,最終都是戰死在那邊了。
這些流賊,造反不怕死是一回事,讓他們去打建虜怕不怕死又是另外一回事。
崇禎皇帝并沒有給他們足夠的壓力,沒有強迫他們去遼東,只是說完話之后,就在城頭上靜靜地看著。
等過了一刻鐘左右,大概只是十分之一的流賊挪動了隊列,才又開口說道“朕知道,你們可能怕建虜,覺得建虜強大。不過朕可以告訴你們,建虜也是人,就在年初,他們也吃了一個大敗仗,損失了三萬人馬。朕以后必定會御駕親征,踏平遼東。建虜,沒什么好怕的。朕再給你們一刻鐘時間,朕不會強迫你們,去遼東打建虜,全憑自愿”
說完之后,他就又不說了,標記時間的香就在城頭上燃起。
崇禎皇帝的這番話,又讓一些老賊在猶豫之后,開始走向新的隊列。
等一炷香燒完,崇禎皇帝便沒有再拖延,直接宣布道“時間到了,就沒有再選擇的機會了”
此時,自愿去遼東打建虜的老賊,就只有五千人左右,另外有將近一萬人,還留在原地,等著皇帝發落。
在他們看來,應該是要干十年活了,或者其他什么處罰。反正比起去遼東打建虜,肯定要好多了。
崇禎皇帝并沒有馬上說出對他們的處罰,只是轉頭看了下身后的幾名將領。
曹變蛟、賀人龍、周遇吉他們一見,立刻抱拳回應了下,匆匆下了城頭而去。皇帝都不用說,因為事先已經交代過他們了。
不一會,就見他們三人回到各自的部下那,開始調動軍隊。
看到這一幕,好多人不解其意。是準備把那五千人編成軍隊,又或者是要押解這一萬人去哪里還是說,要做其他什么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