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軍國利器,崇禎皇帝倒是在后世見過,就是滿清中后期的抬槍,也就是現在火繩槍的加強版,在尺寸、重量、裝藥量、威力、后坐力等方面都比火繩槍要大。
畢懋康讓人演示,同樣是一人抬著槍管,另外一人在后面瞄準射擊。不用說,威力自然要遠大于普通的火繩槍了。
等演示完了,畢懋康便重回御前,向崇禎皇帝介紹道“這兩種利器,可補目前軍械之不足,長短火器具備,能讓我軍戰力更高一個層次”
崇禎皇帝現在的眼力很好,一眼就看出,畢懋康眼神中微微帶著一點得意,很顯然,他對自己的這個新發明很在意。這個畢懋康,還是帶有文人的那種自傲,這樣不行啊
于是,他便沉下臉,搖搖頭說道“畢卿,雖然你這個十眼銃和以前的那種不一樣,不是一節一節的,可是,朕依舊看不出,這種火器在戰場上有廣泛使用的基礎。就一個詞評判雞肋”
一聽這話,畢懋康的臉色頓時一下漲紅了。他沒想到,皇上竟然不認可。
“畢卿要是覺得朕之評語不公的話,卿可從成本,打造時間,使用方便與否,射擊精度,威力等諸多角度列舉出來,和普通火銃進行比較,看到底是否劃算而后,也可以給軍中打造一點使用,聽取軍中將領的評語。如此,相信卿當能心服口服了”
畢懋康一聽,神色有點黯然。他想起皇上剛剛領軍出征回來,顯然對軍中之事熟悉地很,這么說,肯定是有把握了。
正有點傷心之時,卻聽崇禎皇帝又說道“不過這抬槍倒有一定的可取之處,當火炮不便動用之時,可用于步軍支援之用。不過這種情況應該也不會太多,少量打造用于軍中是沒問題的。”
他說到這里,看了一眼畢懋康之后又道“那就這樣吧,以后軍器好用與否,可用與否,都按朕剛才所說,用數據說話,軍中檢驗,受將士們歡迎,那就是好軍器”
“微臣遵旨”畢懋康聽了,終歸是心中嘆了口氣回奏道。
對于他的心情不佳,崇禎皇帝心知肚明,不過也沒有在意。大明這些文官有一點不好,就是不管什么事情,都喜歡用大概,差不多這種類似的詞來說話,而不是用數據,精準度來說。
因此,崇禎皇帝就有意從兵仗局這邊開始,慢慢地培養這種用數據說話的做事方式。
不過,畢懋康有一點是沒有讓崇禎皇帝失望的,就是燧發槍的打造。
他到任之后,知道皇帝有交代要流水線式打造,就按這個意思做了。結果發現各個工匠打造的尺寸多少都有差別,導致最終不能達到皇帝所要求的效果。因此,他琢磨之后,開始實施標準件似的設計,經過兩個月的磨合,終于差不多了。
而皇帝過來視察時,已經打造了一百一十多把,精度和威力達到了戚繼光在兵書中的要求,燧石點火率達到百分之八十左右。
就聽畢懋康恭聲奏道“如今是有兩條線在做,每天可做二十把;只是這擊火彈片要求極高,目前就是卡在了這里。要不然,微臣就能增加流水線來打造更多的燧發槍”
說到這里的時候,他微微露出一絲苦笑,又奏道“陛下,這燧發槍的成本實在太高,微臣做著都有點心疼。”
以兵仗局這么多工匠,還是只能達到每天二十把,也行,要求嚴格一點才好,要不然,點火率上不去,戰場上就是致命的。崇禎皇帝正這么想著,沒想到他來了這么一句話,便微笑著說道“只要東西好,能給大明軍隊帶來更大的戰場優勢,再貴也要打造。畢卿不妨想想,就說上次建虜入關,造成了關內多少損失這么多的損失用來打造軍械,從而能防住建虜,不讓他們再盡管肆虐的話,卿說這個錢值不值得花”
畢懋康一聽,原來還可以這樣算賬真要這樣算賬的話,那確實是值了
經過皇帝這么一番話,此時的他,忽然心中輕松不少。
可在這時,崇禎皇帝卻又話鋒一轉,微笑著說道“不過話說回來,畢卿要是能優化工藝,減少成本而又不損威力的話,那就是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