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不管怎么樣,這總是有個機會了不是
因此,各家都教導自家的小孩,讓他在里面一定要好好表現,爭取脫穎而出,和太子打好關系。只有這樣,將來太子登基為帝,才會獲益匪淺。
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崇禎皇帝把這兩百個人編為十個班,每個班二十來人,雖然同樣是由張子龍和宋應星授課,可卻沒有和皇子在一個班。只不過在有實踐課的時候,才有可能會一起。
如此一來,誰都想引起太子的注意,對于張子龍和宋應星的提問,一個個都是搶著回答,就是想要在難得和太子一起上課的時間內,表現優秀來引起太子的注意。
崇禎皇帝暗中觀察了幾天,發現這種學習的效果非常好,不由得很是滿意。
不過有一個情況,還是有點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那就是張子龍和宋應星兩家,大明的高級文武官員,只要有小孩在陪太子讀書的,全都找著機會上他們兩家的門。
用門庭若市來形容一點都不過份,比起內閣首輔或者六部尚書的府門口,都還要熱鬧好多。
崇禎皇帝聽著王承恩的稟告,不由得笑著搖頭,問道“他們上門,一般是干什么”
“奴婢派手下人了解,有一些是平日自己在家教導孩子,遇到了難題,就不得不上門求教,然后好回去教自家孩子,這樣他們的孩子在兩位大人授課之時,就能學得很輕松”
王承恩臉上帶著微笑,說到這里時,發現皇帝露出了高興的笑容,便心中有底一些,就繼續說道“還有的人,是上門明里暗里夸自己孩子聰明,示意兩位大人可以多提問他們,多考考他們的孩子,保證不會讓兩位大人失望”
聽到這話,崇禎皇帝忍不住又是一笑,這學習熱情的高漲,都有點趕上后世了。孩子在學校成績的好壞,直接和家長付出的心血成正比。也正是難為這些文官武將了,散衙之后還得操心這事。估計要是換了以前,就很少有這種事情吧
陪太子讀書,還正是一個好誘餌
崇禎皇帝一邊聽著王承恩稟告,一邊不時笑著,對于這些現象,他都很樂意看到。
就在這個時候,山海關的捷報便到了。
雖然有天津之戰的大捷打底,可這個時候,對遼東建虜的大捷還是太少,因此,多少還是稀罕的。這捷報很快在京師傳開,也立刻引來的議論。
“聽說了沒有,連建虜的巴圖魯首級都有,兩百來個,關寧軍那邊,竟然也開始打勝仗了”
“真不容易以前的時候,有個首級有多難,總是說建虜會拼死搶走尸體,所以才沒有首級。這一次,可是有兩百來個首級,厲害”
“其實,你們發現沒有,自從皇上在太祖托夢之后,就一切變得不一樣了。以前難得打一次勝仗的,如今,就連關寧軍都斬首兩百多首級了。”
“對啊,關寧軍那邊,不就是皇上封了孫總督過去,這才多久時間,不就一個勝仗了么”
“這么算起來,搞不好我們有生之年,還真能看到遼東建虜下場”
“那肯定了,也不看看皇上還年輕著呢這么下去,遲早有一天,大明必定重返遼東”
“”
京師的百姓,紛紛樂觀起來的同時,更是由衷地敬佩他們的皇帝。因為他們感覺到了皇帝英明給他們帶來的改變,給他們帶來的希望,給他們帶來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