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修文等人,自然不可能像普通百姓那般不信這個,因為他們是有收到朝廷邸報,上面白紙黑字寫得的。
有東廠番役在邊上看著,潘修文等人也不敢耍什么花樣,就只好出面去跟百姓和士人解釋,說確實有一百畝糧田的下限。這次巡按大人核查的,是家有糧田一百畝以上的,欠賦要催繳的,也是這些人。
讓關注事態發展的張溥等人松了口氣的是,縣令、縣丞、主簿等人出面的解釋,終歸是有用一點,局勢立刻有所緩解了下來。
然而,讓他們想不到的是,很快,外面就又有偽造的邸報開始流傳,并沒有說一百畝糧田的下限一說。且民間傳言,一百畝糧田下限即便是有,那也只是暫時的,先收了一百畝糧田以上的,然后就要收所有人的。現在不抵制,回頭再抵制就晚了。
于是,局勢又慢慢地開始緊張了起來。
就好像有人在過招一般,你出招,我也出招,就看誰棋高一著。
對此,張溥心中很明白,絕對是錢謙益在背后搞鬼。如今的局勢,是強龍難壓地頭蛇
這樣下去可不行,張溥最終決定,還是迫使潘修文出面,壓迫他一定要澄清情況,同時,令他限期緝拿外面散布謠言之人。
這個事情,潘修文一開始有所顧慮,在東廠番役的壓迫之下,才迫不得已答應下來。
不過他去做的時候,倒也是雷厲風行,立刻派出衙役,上街巡查,看到有談論此事的,就立刻抓進了縣衙大牢。
一個,兩個,三個
只是短短一天時間之內,潘修文竟然抓了將近一百人到縣衙大牢。
如此一來,外面倒是沒有再談論這個事情了,但是有一種很不妙的氣氛,開始彌漫開來,
姜冬明銳地發現,抓人的這個事情,一如張溥之前所說,不但沒有緩解局勢,反而讓局勢又更嚴重的趨勢,走到大街上,迎面看向他們的,都是仇恨的眼光。
怎么辦放人
潘修文這邊并不同意,給張溥說這些人確實在散布謠言,要是放了他們的話,就助長了他們的氣焰,出去之后,肯定還會繼續散布謠言。
不得已之下,張溥只好修文給蘇州府知府,讓那邊調兵過來。
常熟縣是屬于蘇州府管轄的,常熟縣這邊沒什么兵丁,但蘇州府作為一個上等府,那是絕對有軍隊駐扎的。不過以前的時候,蘇州暴亂,可就是發生在蘇州府城。因此,這個求援信,到底有沒有用,就不得而知了。
讓張溥有點意外的是,蘇州府很快就做出了回應,只是第三天早上的時候,就有人到了。對門口的衙役說道“張巡按是在里面吧我們是奉蘇州府知府大人之命過來的,還請通報。”
門后邊還站著一個東廠番役,聽到這話,不由得大喜,連忙走出去一看,發現只是一個捕頭打扮的人帶著十來個捕快,并沒有看到軍隊。
于是,在那衙役往里面通報的時候,這名東廠番役就好奇地問道“怎么就你們幾個派來的軍隊在哪里”
“軍隊”那名捕頭聽得有點莫名其妙的樣子,看到眼前問話的是東廠番役,便抱拳稟告道“小人不知,這里有知府大人的書信一封,一會面見張巡按大人,應該信里面有說。”
正在這說話的功夫,就見張溥在姜冬等人的簇擁下,大步往門邊而來,臉上還能看出一絲興奮,還有一點輕松。
人未到門口,就已經先開口大聲問道“是哪位領軍前來相助的”
這話剛說完時,張溥就看到門口的情況,不由得一愣,沒有想象中的軍隊,只有一些捕快。
那捕頭看到張溥,知道是正主到了,便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雙手呈上,說是知府大人的回信。
邊上的東廠番役,立刻上前轉呈給了張溥,而后就看到張溥第一時間,就在門口拆開快速看了起來。
此時,所有人都在注視著張溥,卻見他一目十行地掃視,很快,那臉色就一沉,很顯然,信中應該不是好消息。
張溥隨手就將信遞給身邊的姜冬,而后陰沉著臉,轉身就往里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