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么也想不到,東江鎮毀滅幾年之后,大明竟然有一個總督級別的封疆大吏,能和明軍普通將士一起,困守孤城。
要說盧象升是來不及走掉,被迫困守在這里的,他是不信的。畢竟明軍之前是有水師的,而大清軍隊遠道而來,也給盧象升足夠的時間找借口走人的。
要說是明國皇帝下旨,讓總督級別的文官駐守旅順,這也說不通的。畢竟以前登萊巡撫管著東江,也沒見過登萊巡撫有巡視過東江鎮這邊。明擺著讓一個封疆大吏前來旅順送死,哪怕是皇帝,應該也做不到吧
孔有德想了半天,就想不通盧象升為什么在這里。此時的他,看著旅順城,其實心中是有點羨慕的。雖然他們注定不可能守住旅順城,可有一位總督能和他們這些普通明軍同生共死,這輩子也算是值了吧
想著想著,他的思緒不由得又想起了以前。
孔有德是鐵嶺礦工出身,和所有的遼東漢人一樣,和野豬皮是有仇的。他和他大哥孔有性一起投奔毛文龍打韃子,累功升至參將。對于毛文龍,他一直心存感激。哪怕他后來投靠了滿清,成了恭順王,也一樣對毛文龍恭敬有加。
事實上,也不止是孔有德,而是遼東漢人,幾乎都感激毛文龍。因為毛文龍給了他們希望,讓他們也有一處地方可逃。也只有毛文龍,哪怕軍械破爛,又沒軍餉,可照樣領著叫花子軍隊能去襲擊遼東腹地。
只是很可惜的是,毛文龍死于袁崇煥之手,而后,東江軍沒有了足夠威望的領頭人,想要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下繼續和建虜打仗,就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后來,孔有德遇到了孫元化,這是他人生中第二個非常重要的大明官員。不過,事與愿違,最終他在馳援大凌河之戰時,被地方豪強,還有手下兵卒給活活逼反,沒有了活路的情況下,最終渡海投降了滿清,他原本的敵人。
在原本的歷史上,他后來隨滿清入關,為滿清打天下時,有些事情,其實也證明,他和尚可喜是不一樣的。
順治五年六月時,孔有德至武昌候旨換防。其間金聲桓、李成棟反清,各地滿清軍隊紛紛向孔有德求救,但孔有德卻不發一兵一卒。
順治七年十一月,孔有德率滿清軍隊破桂林,俘虜南明重臣張同敞、瞿式耜及靖江王朱亨歅等。一開始,他對待他們如座上賓,后因截獲瞿式耜暗約焦璉攻城的密檄,才將瞿、張二人處死于桂林風洞山仙鶴嶺下,而靖江王朱亨歅則在西門外民房中被縊死。他的這個做法,和吳三桂親自勒死永歷帝根本不一樣,就更別說尚可喜了。后來孔有德被李定國所敗,最終自殺身亡。
后世有一種說法,說孔有德是明末叛臣之首惡,也只是因為孔有德殺了名人張同敞、瞿式耜,文人的筆桿子,有時候比刀槍更要厲害,就在于此了。
真要論明末漢人對滿清的貢獻,排在孔有德之前的,至少有范文程、洪承疇等人,他們的一條計謀,就頂幾個孔有德了另外,要論對滿清的忠心,至少還有尚可喜是死忠,要不是他,南明歷史都可能會改寫而要說影響最不好的,是第一個投降滿清的大明邊將李永芳,開了明將投降建虜的先例。
除了東江舊將外,其他投降滿清的,大明何曾有虧待過他們。所謂讀書人,氣節何在
當然,此時的孔有德,自然是不知道這些事情的。此時的他,就只有對盧象升的不解和敬佩。
次日一早,滿清軍中,“嗚嗚”地號角聲隨即響起。吃飽肚子的滿清軍卒,開始列陣而出。有的抬著云梯,有的抬著沖撞木,還有的,推著楯車,準備開始攻打旅順的戰事。
孔有德的天佑兵,推著火炮,也開始在旅順城的北面排開,準備炮轟旅順城。
代善被眾將簇擁著,在遠處觀陣。不時有韃子傳令兵得到號令,在軍前奔走,戰事一觸即發。
所有人,都在瞧著炮兵陣地,看著炮兵在那測距,而后推進火炮,找到合適位置,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他們怎么樣都想不到,在滿清軍隊到來之前,盧象升根據崇禎皇帝之前的提議,已經對城外做過炮擊的標記。因此,看著城外韃子的火炮推到標記處之后,便立刻下令,按照事先準備好的仰角和火藥用量,自由攻擊。
代善一直在看著,看到孔有德的天佑兵在忙碌。忽然,他就看到旅順城頭,那那一個個尖角的城頭上,忽然冒出了一股股地濃煙。隨后,他才聽到一聲聲的“轟轟”聲。
頓時,他心中一驚,明軍先開炮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