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白甲兵殺得節節敗退的明軍將士,得到了緩口氣的機會,看到身先士卒的高一功,正和白甲兵殺成了一團。見到他都如此拼命廝殺,這些明軍將士心中也就有了底氣,上官都廝殺在第一線,難道自己還好意思退
另外一個,明軍的主力,乃是流賊改編。他們互相之間,都是認識的,且都是懷著贖罪的心加入到打建虜的東江軍中。因此,看著認識的同袍在奮勇廝殺,自己就更是不好劃水了。
這一點,其實和盧象升之前所建的天雄軍,有異曲同工之秒。
之前的天雄軍將士,多是親戚朋友甚至干脆是兄弟或者父子兵。這種情況下,就有點類似打一個,會惹來一堆人瘋狂。如今的東江軍,也有這種意思。
因此,在高一功親自領著親衛穩住了建虜的攻勢之后,那些被白甲兵殺得慌忙后退的明軍將士,全都咬著牙,又重新撲向白甲兵,和高一功一起,奮不顧身地和白甲兵廝殺了起來。
這么一來,白甲兵數量上的劣勢就又出來了。在優勢明軍的圍攻之下,白甲兵也頂不住,開始出現傷亡,被明軍殺得緩緩后退。
不過,白甲兵也豈是那么容易被打敗的。見到這種情況之下,白甲兵中的牛錄額真立刻便知道戰事的關鍵在哪里,要想扭轉不利形勢,他們該怎么做,心中都是有數的。
因此,都不用岳托來指揮這種細節上的戰術,就有白甲兵開始悄然行動了起來。
在白甲兵后面,就有建虜的神箭手悄然摘弓搭箭,瞄準了正在廝殺中的高一功,瞅到了機會,開始放冷箭。
建虜用這種招數,很是殺了不少明軍將領,甚至有總兵都死于這種戰場偷襲,以至于沒有了指揮,對明軍的打擊很大,導致一敗涂地。
此時的高一功,正和當面的白甲兵在拼死廝殺,武俠小說中的所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那是不存在的。因此,他壓根就沒有防備。
不過,高一功的親衛卻是有護衛主將之責。在盧象升訓練這支軍隊的時候,親衛的訓練,自然不會放過。
因此,就在建虜冷箭射向高一功的千鈞一發之際,一名親衛瞄到了,立刻舉著盾牌來護高一功。
然而,建虜神箭手對高一功是勢在必得的,這樣的偷襲勾當,他們也做過不止一次兩次。一支冷箭當然是不可靠的,偷襲之下,那是幾個建虜神箭手一起偷襲的。
護衛的盾牌擋掉了兩支箭,但與此同時,他和高一功也都中了箭。
看著撲在自己身上的親衛,后背插著的箭支,手臂中箭的高一功不由得痛心大喊道“三娃子”
他知道,親衛肯定不行了,因為箭支插得很深。怒極之下的高一功,不顧自己的傷勢,還要再戰。但他的親衛卻不允許,立刻拖著他,撤下了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