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看到明軍絕塵而去,看不到背影了。海州城頭上的建虜,還是不敢有任何動靜,更不敢開門。
因為,他們已經被城外的京觀嚇破膽了
不知道塔山是怎么失陷的,海州這邊,那是一定要守好的。萬一這個時候開城門,明軍突然殺了一個回馬槍怎么辦又或者,明軍還有其他陰謀詭計,做這些的目的,就是為了騙開海州城門,他們的目的,肯定是奪取海州城。
然而,他們一直等到快天黑,還是沒有再見明軍蹤跡時,終于從城頭上吊下一些人,讓這些人去核實城外的首級。
不用說,這些首級都是貨真價實的,海州這邊核實,結果不會有意外。
于是,海州城在收拾了城外的京觀之后,又立刻大門緊閉,他們的打算,就是堅守到援軍到來,直到那個時候,海州才會真正的安全。
這樣的事情,隨著大明騎軍以海州為中心開始行動后,就出現在多個建虜城鎮。比如海州東邊的析木城,海州南邊的耀州驛,湯池堡以及蓋州,還有海州北面的鞍山驛堡。
明軍所過之處,在這一片的大明百姓,都和海州城外的大明百姓一樣,得到明軍的指點,得到明軍的干糧支援。沒有大明百姓,再為建虜做牛做馬。這么好的情況之下,當然是選擇逃回大明了。
而大明騎軍要是在路上遇到建虜的人,那就毫不留情地殺。對于遼東的莊稼地,同樣進行破壞。可以說,驃騎營這一次狂飆突襲遼東,給當地帶來了極大的破壞。
戰爭就是這么殘酷
之所以只是派驃騎營做這個事情,是因為驃騎營都是騎軍,行動迅疾,可以在建虜反應過來之前,就完成戰略目的。
雖然皇太極領著主力盡出,要打朝鮮戰事,按理來說,遼東這邊正是建虜兵力空虛的時候。
但是,再怎么兵力空虛,防守的兵力還是有的。如果崇禎皇帝這個時候領軍繼續攻打遼東,甚至直搗沈陽的話,那就真是一廂情愿了。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要進行大規模的戰事,這糧食準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只是攻打塔山的話,因為離錦州不遠,而錦州又是前線重鎮,原本就儲備有足夠的糧食,因此并不需要事先準備大軍所需糧草。
但是,要攻打遼東腹地,不說沈陽,只是海州的話,那就不一樣了。錦州這邊到海州,距離可不近。按后世的路程來算,都有三百五十多里遠。步軍行動,一天一般是二十到三十里路而已,從錦州到海州,步軍就要十五天左右。
塔山之戰,之所以一戰而定,是多爾袞自作聰明,想要連夜全軍突圍。如果他不這么做,只是死守塔山的話,崇禎皇帝要想打下塔山,消滅一萬多建虜,不打個十天半月,那是不可能完成目標的。
明軍進攻遼東腹地,這一路過去,要先克海州,否則后路可能被斷,然后還要打下鞍山驛堡,再進攻遼陽。搞不好,還在打海州的時候,建虜主力中的騎軍就已經回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