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就在炮聲響起的同時,一顆鐵彈便呼嘯而至,砸在了一輛投石車的邊上,就只有半丈左右的距離,而后彈起來的鐵彈,繼續慣性往前跳躍。
正在推著投石車的一群光膀子建虜,左側的那一伙人,鐵彈就從他們的身邊擦過。頓時,就跌倒了一堆人,只是擦到而已,嚴重的幾個建虜,就已經是斷手斷腳的了。
“真是太可惜了”城頭上,開炮的紅夷大炮邊上,指揮的軍官很是惋惜,他的目的,是要摧毀投石車,而不是殺傷建虜,偏了一些。
于是,他立刻又下令,調整射擊參數,準備下一輪炮擊。
與此同時,平壤城頭上,“轟轟轟”地火炮聲,不時響起,此起彼伏地聲音,就猶如奏響了一首樂曲一般。鐵彈呼嘯而出,有的偏離了目標,甚至都有做了無用功,連一個建虜都沒有殺傷到的
但是,也有的鐵彈,就準確地打中了正在移動中的投石車。“嘩啦”一聲,投石車就猶如紙糊的一般,立刻散架落下,繼而砸傷了那些推投石車的建虜,或者剛被趕來的朝鮮百姓。
城頭上,那些朝鮮軍卒都有點看呆了。
在他們的心中,都是驚詫于明軍的火炮怎么這么準
他們多是火槍兵,對于火槍的射擊精度比較了解。更是知道,火炮比起火槍,要更難命中。特別是火炮的第一炮,精度要想多高,就更是非常之難。然而,眼前明軍的火炮射擊,可以說,是他們見過射擊最準的火炮了
眼前觀察到的情況,頓時就給了他們不少信心。明軍都是精銳之軍,有高大的城墻為依托,建虜不一定能攻進來的
與此同時,在城外觀戰的皇太極,和朝鮮軍卒的心情剛好相反。觀察到的同樣情況,讓他在詫異的同時,臉色就變得很難看了。這個時候,他算是相信了代善所稟告的,說明軍火炮打得非常準的說詞,因為他親眼見到了。
不過,他也是有所準備的,立刻又傳下旨意,建虜便又有了新的動靜。
只見戰場上,建虜的幾萬騎軍,全都散開著,驅馬急速沖向平壤城下,而后用騎弓,靠著數量上的優勢,向城頭上射箭,而胯下戰馬不停,拐了一個弧度,而迅速遠離城墻。
在騎軍的干擾下,建虜步軍又加快了腳步,同樣散亂著逼近城墻,到了一箭之地的時候,就往城頭上仰射。他們同樣不追求精度,而是靠數量,覆蓋平壤城頭上。射擊的主要重點,就是有紅夷大炮的城墻段。
當然了,城頭上的守軍,也不會任由他們往城頭上射箭的。不管是明軍,還是朝鮮軍卒,射箭的射箭,開槍的開槍,開始了對拼。
城頭上,居高臨下,又有防箭的篷布之類,在防護方面,要占優勢
而在城下,建虜弓箭手和騎軍弓箭手,就幾乎沒有防御措施了。但他們勝在人多,攻擊強度大。
一時之間,倒也不能說,到底那邊占了優勢。
城下這邊,不時有建虜中箭,或者中彈倒地。雖然城頭上也有守軍中箭,但雙方的受傷比例,差距還是有點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