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時華聽到這話,那臉色頓時又難看了。雖然他覺得明軍未必會提防,但是,他也沒法反駁阿濟格的話,萬一明軍有提防呢他可不敢立軍令狀
阿濟格說完之后,很不屑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轉頭對濟爾哈朗說道“這樣吧,我打著我們的旗號,領部分人馬,外加蒙古軍隊冒充我大清軍隊,去攻打明國的大同,吸引明軍的注意。而后,你領我大清主力悄然而行,再按這笨蛋的法子去伏擊明軍,如此應該能讓明軍上當。”
不得不說,阿濟格打仗就是有兩把刷子的。
濟爾哈朗聽了,點點頭道“不錯,這個法子好本王再讓烏拉特部也去騷擾明國延綏地區,如此一來,柴總兵的入關,就顯得不再引人注目,明軍上當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有一點他其實沒有說出來,大清領著蒙古部族再次攻打明國邊關,哪怕只是騷擾,一般情況下,明軍肯定是以防守為主,不會貿然出擊的。但是,柴時華這個廢物,就如同阿濟格所說得那樣,是屢戰屢敗,估計他的對手,也就是他以前的副手早就從骨子里藐視他了,必然不會在意,有很大的可能會對柴時華進行追擊。
其實,柴時華也沒有真得如此不堪。他從大明叛逃之后,自己的親信軍隊蕩然無存。全靠了去西部和草原借兵,才有人馬來攻打大明。
如此一來,顯而易見的是,第一,他對借來的兵馬指揮,不會得心應手。第二,那些借來的兵馬,肯定不會賣死力幫他打仗,而是來關內撈好處的。一旦死了人,或者打了硬仗,這些借來的兵不跑才怪
這柴時華又沒有古之名將的本事,對于借來的兵馬壓根沒法整合,真正收為己用,自然就只能連戰連敗了。
此時,柴時華牽頭獻上的一條計策,經過阿濟格和濟爾哈朗的完善之后就成型了。
隨后,柴時華立刻趕回西部去,而濟爾哈朗也開始傳出軍令,立刻開始調兵遣將起來。
這時候的草原部族,自然都是臣服滿清的,濟爾哈朗的軍令傳到,也當然是聽的。雖然有土默特部被明軍所滅的例子在,可這也只是個例。對于大部分蒙古部族來說,他們覺得是土默特部腦子有屎,全是騎軍,竟然都能被明國滅掉。這不是明國有多厲害,而是土默特部犯了不知道多大的傻,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再加上遼東的戰況還沒有傳到草原上,在這些蒙古部族的眼里,滿清軍隊還是無敵的存在。他們對明軍,那是碾壓的存在。連去關內,就在明國皇帝的眼皮底下燒殺劫掠,明軍卻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如此情況下,這些蒙古部族自然是抱滿清的大腿,聽從滿清軍隊的調遣了。
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在蒙古東部草原上,正有滿清的信使在疾馳。
科爾沁草原離遼東可以說很近,從盛京那邊出了關口就是了。因此,滿清的信使是最先趕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