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這話,大堂內非三大營的將領,包括吳三桂在內,全是大喜。
對于他們來說,是當邊軍還是當京營的將領,完全是可以用腳來選擇的事情。就看看皇上此次領軍而來的三大營將士的裝備就知道了,和邊軍完全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不說別的,只是保命用的護甲,邊軍中還多是鴛鴦戰甲,就是棉甲而已,雖然對于火器的防護比較好,但是對刀槍箭的防護就差多了。而三大營的將士,皮甲、鐵甲比比皆是,甚至連最普通的軍卒都有。
眼紅不當然眼紅了
更不要說京營將士的待遇方面,也要好過邊軍將士。且在皇上的眼皮底下,就有更多的機會,能讓皇上記住自己。而且所立戰功,也不可能有地方上的擠占之類的。
反正好處很多,不想當京營的將士就不是大明的好將士,這句話絕對沒錯
于是,大堂內響起了慷鏘有力地齊聲高呼聲“末將遵旨”
崇禎皇帝掃視著他們,能感覺到,這個消息說出去之后,士氣都明顯高了很多。心中滿意的同時,他便又嚴肅地說道“此次戰事,預計不會在短期內結束,諸軍都要心中有數,也要時刻做好準備。朕會坐鎮榆林,如遇戰機,旨意一到,就得立刻行動,決不能怠慢,延誤戰機者,斬”
軍中可不能兒戲的,軍法如山,比起文官要是犯錯的話,可能削減俸祿,降級什么的這種,是要嚴重很多的。一旦犯錯,往往就是殺頭的結果。
就算是平日練兵的時候,就比如說戚繼光練兵,那也立下許多條斬的軍法。
因此,對于崇禎皇帝所說得這些話,軍中將領并沒有感到不妥,而是紛紛抱拳領旨,表示絕不敢怠慢,厭惡戰機。
之后,崇禎皇帝休整了兩日,便再領軍西進,前往延綏坐鎮。與此同時,他對大同軍將所說得話,也在秦晉兩地傳開了。
“什么,皇上真是這么說的,有機會入選京營”
“那是當然,總督府布告都出了,還能有假。不過前提是你要在這一戰中,立下比別人多的功勞才行。”
“這么一說,倒也是哦。秦晉兩地的邊關重鎮,邊軍沒有八十萬,至少也有六十萬吧京營能要多少人馬最多十萬,搞不好就只有七八萬都不一定。看來,還是有難度啊”
“可不是,邊軍的,誰不想去京營我看那,不用想那么多了,就想想在這一戰中好好表現才是”
“”
在九邊重鎮的所有軍卒中,類似的討論,遍地都是,大明將士在興奮地同時,也紛紛對眼前這一戰說著各自的看法。不少人甚至還把自己的想法往上報,就希望出謀劃策方面,能有點功勞的話,說不定也能比別人更有優勢進入京營。
但是,絕大部分大明將士們,包括那些軍官,就如同大同府那邊一樣,私底下互相一討論,就有點傻眼了。
“這一仗該怎么打好像沒法打啊”
“對啊,皇上御駕親征,草原上的建虜肯定也會得到消息,他們不可能再進關吧”
“為什么皇上不像上一次一樣,偷偷地過來,然后引誘關外的韃虜進關,再埋伏消滅他們呢”
“你以為建虜是那些土默特部的傻子可比的啊那個奴酋叫濟爾哈朗的吧,聽說在遼東眾多建虜頭目中,也算是一員智將,屬于有勇有謀的那種,很不好對付的。有上次的教訓在,肯定會非常謹慎,怎么可能還會再中埋伏呢”
“對啊,而且建虜兵力可是有上萬人之多,他們的精銳也不是土默特部可以比的。這么多人馬要是放進關來,搞不定人家不鉆埋伏圈,而是四處燒殺劫掠,關內也受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