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明軍這邊的將領和官員就越擔心。一開始,他們想著,皇上應該是自有打算,以皇上的英明神武,不可能看不到這點。可是,等了好多天之后,并沒有見到崇禎皇帝下發新的旨意,只是依舊在不緊不慢地集結準備中。
終于,他們等急了。又想起了皇帝在登基之后,有很長一些年,并沒有英明神武的表現。該不會,是皇上又回歸平庸了吧
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曾有不少。比如說后唐皇帝李存勖,領軍打仗,那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結果到了后來,卻是眾親叛離,身死國滅的下場。該不會,當今皇上又是第二個李存勖吧
這么想著,這些臣子就真急了,便開始找各種機會向崇禎皇帝勸諫了起來。
“陛下,兵貴神速,如此緩慢集結,消息必然泄露,與大軍出戰不利啊”
“陛下,雖然如此部署,不怕建虜偷襲關內。可是,大軍出征草原就失去了突然性,建虜有了防備,如果避而不戰,大軍如何應對,糧草物資總有耗完的一天,又該如何是好”
“臣懇請皇上三思,如今出關進攻歸化城,已經毫無勝算,還請陛下取消此次戰事。”
“”
對于這些勸諫,崇禎皇帝都顯得漫不經心,似乎就不想理睬,實在被勸煩了,就隨意應付了事。
“朕打仗還用卿等來教放心吧,朕自有妙計平建虜”
“兵貴神速什么的,只是兵家說說而已,不能一概信之。朕反其道而行之,結果肯定出乎建虜意料之外,這就是朕的戰法,妙不妙”
“朕自領兵打仗以來,何曾有過敗仗,難道你等對朕領軍打仗,就如此沒有信心么”
“夠了,不用多說了,一切朕自心里有數”
“”
崇禎皇帝對于臣子的勸諫,那是越來越不耐煩,甚至還有發怒的傾向,讓不少文官武將都有點失望。
不過聽皇帝說得如此自信,他們也只能再看看。結果倒好,崇禎皇帝干脆躲起來不見他們了,于軍事策略卻一點都沒有改變。
這么一來,不少人對崇禎皇帝的表現,就又變得憂心忡忡,感覺皇上的這一次御駕親征要出事難道真應了那句話,將軍難免陣上亡或者是人要聰明久了,就會盲目自信就如同諸葛亮一般,就有街亭之敗
在他們擔心的同時,明軍這邊的消息,也通過建虜細作和探馬,傳到了歸化城這邊。
阿濟格聞之,不由得哈哈大笑道“明國狗皇帝也不過如此而已,你還真把他當英明神武的皇帝,真是笑話”
他這話,是對英俄爾岱說得。
英俄爾岱卻是聽得有點狐疑,感覺這一次明國皇帝的表現,和自己印象中的那個明國皇帝表現完全不一樣。因此,他不管阿濟格的嘲笑,轉身看向濟爾哈朗,嚴肅地說道“殿下,該不會明國皇帝在耍什么陰謀詭計吧”
說完之后,他想起阿濟格的嘲笑,就又馬上解釋道“不說明國皇帝一戰而滅河套土默特部,光是他一戰而滅睿親王一萬多人馬,這絕對不是靠運氣能行的。而且末將親眼見過他,絕對是非常睿智的皇帝,那洞悉人心的眼神,末將如今都記憶猶新。這明國皇帝,絕非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