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明軍夜不收太多,大清探馬這邊不敵,這也沒關系,就退縮一點好了,讓出空間,同時也算是示敵以弱,讓明國皇帝覺得自己這邊的戰力不過如此。
濟爾哈朗如此想著,便重新傳令,探馬逐步后退,全軍開始戰備,明軍要出關了
然而,吐血的事情又發生了,明軍的夜不收大規模增加,草原上很大一片范圍都是明國的屏蔽范圍了,但是,就不見明國皇帝所謂的御駕親征,還是縮在榆林鎮呢
濟爾哈朗這邊不得不增派探馬,冒死突入邊關附近打聽情況。消息還沒傳回來,那些蒙古部族的頭目就受不了了,又跑來見濟爾哈朗,苦苦哀求,說他們的糧草實在是不夠了,希望大清這邊能支援點。
對此,濟爾哈朗也沒辦法,說他這邊的糧草也不夠,回頭說不定還要向他們征集呢既然歸化城這邊不夠了,那就再從部落去調些過來便是。
對此,蒙古部族頭目們都哭了,要是部落里還有,那肯定沒問題啊。可關鍵現在是,部族那邊都要活不下去了,都指望著這邊快點打敗明國皇帝的軍隊,這樣也好入關去搶劫。
這個時候,阿濟格就又出馬了。大聲吼著,就像要吃人一樣,大戰在即,要是誰敢掉鏈子,他認得他們,手中的刀卻不認得他們了
然后,濟爾哈朗便又出面安撫他們道“本王已經說過了,歸化城內的糧食也確實不多了。諸位再忍忍,過了這次戰事就好了。”
這一次,蒙古部族頭目們,并沒有因為他們紅臉白臉的,就偃旗息鼓了。
他們怕阿濟格么當然怕可是,糧食真得不夠,沒有辦法,就有蒙古頭目鼓著勇氣,試探著說道“要不,派快馬去把那支隊伍追回來,不用糧食去換大清精銳了。有我們就夠了,只要我們能吃飽喝足,一定能自己就打敗明軍的了”
“對對,只要我們能吃飽喝足,絕對能自己就殺得明軍潰不成軍”
“”
濟爾哈朗當然知道,他們指得隊伍是柴時華所部的那支押送人口物資去遼東隊伍。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那壓根就不是去換大清精銳,而是純粹送去遼東,多少解下遼東困局用的。
對于這些蒙古各族頭目的堅持,濟爾哈朗不得不冷下了臉道“軍令已下,豈能出爾反爾如今正是決戰前的關鍵時刻,哪邊能堅持,那邊就能打贏戰事。咬咬牙關,我們要的是大勝,而不是戰敗本王言盡于此,希望你們不要讓本王失望了”
說完之后,他便轉身進入后堂,走了
阿濟格見此,又是惡狠狠地威脅了他們一頓,然后也走了。
倒是英俄爾岱當了一回好人,安慰這些蒙古部族的頭目道“鄭親王之前已經說過,我們難熬,明軍也是難熬的。不瞞你們,據關內消息,說關內多處受災,也是急需糧食的,而明國大軍集結,又是消耗錢糧無數。你們急,其實明國皇帝比你們還急。肯定在近期內,明國皇帝就會領軍出關。再忍忍,再忍忍吧”
事已至此,還有什么好說的。蒙古部族頭目們互相看看,一個個搖頭嘆息地回去了。他們只能在心中向長生天祈禱,希望明國那邊的情況,真得像大清這邊所說得那樣
其實,他們還真沒猜錯,大明這邊,糧草物資還真是有點缺。確實一方面是要抗災救災,另外一方面,大軍集結,雖然不用像歸化城這邊備戰消耗糧食,可人數一多,那消耗的糧食也確實很多的。
這不,一直看著后勤的延綏巡撫,就擔心地對崇禎皇帝提了下這事道“陛下,大軍云集,糧草物資已經不足一個月的消耗了。是否下旨,向各府征調糧食”
崇禎皇帝聽了,卻是一笑道“不用,糧食方面,保證出戰夜不收的供應,其他的軍隊,就按平時消耗便是”
“陛下,這樣也不是辦法”延綏巡撫一聽,不由得提醒道,“如今糧食之消耗,已經是這么做了。”
說完之后,停頓了一下,又帶著疑惑之色奏道“陛下,不知何時出關這眼看著就要進入冬季,草原上一旦下雪,大軍便無法行進,戰事就要拖到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