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招,還確實有點用。畢竟明軍的盾陣防護范圍終歸是有限的。而城頭上的建虜視野好,從上面射下去,弓箭又能拋物線攻擊,就只是這么一下,明軍的標槍手,傷亡一下多了起來。要么是戰馬被射中,連人帶馬翻滾到底,要么是人被射中而出現死傷。
城門洞這邊,建虜也繼續悍不畏死的沖出來,明軍的標槍手同樣不計傷亡的投出標槍,當然了,弓箭手也是在繼續射箭的。
此時的雙方,就在拼勇氣,拼消耗,看那邊先堅持不住。
終于,一隊燧發槍兵已經整理完畢,急行軍之下,他們是需要梳理槍支彈藥這些的,此時已經差不多,就立刻舉著盾牌掩護,沖向盾陣所在。
雖然有幾個燧發槍兵有點倒霉,雖然有盾牌掩護,還是被箭射中,倒在了路上,但是,大部分燧發槍兵,大概有三十多個沖到了盾牌下面,地方不夠,弓箭手剛好手酸了往后撤。
盾陣是正對著城門洞的,都不用再瞄準,只把槍頭從盾陣中露出來,便可以開火射擊。
硝煙冒起,“呯呯呯”的動人聲音也隨之響了起來。
鉛彈高速地沖出槍管,呼嘯著砸穿遇到的一切東西,直到動能耗盡。
近距離之下,火槍威力就比弓箭大多了。白甲兵的裝備,也擋不住近距離的火槍射擊,頓時,燧發槍兵就有力地支援了標槍兵。
與此同時,歸化城內,阿濟格已經領軍到達城門處,隨行推著一輛輛的蒙古平板車。聽到城外傳來的“呯呯呯”的聲音,他就知道,那是火銃的聲音。
于是,他當即冷笑一聲道“本王早就料到明軍中有火器了,來啊,給本王沖”
為首的白甲兵一聽,立刻答應一聲,推著平板車就沖了出去。
只是一出城門洞,他們就大喊一聲,用力把平板車抬了起來,當作了一面巨大的盾牌用。
這種平板車,木板很厚,雖然抵不過建虜的楯車,可好歹已經比一般的盾牌都要有防護力了。只要撐過城門口的這段距離,沖近明軍,那就大功告成。
果然,標槍呼嘯而來,“噗噗噗”地插在這車板上,卻無法貫穿。“呯呯呯”的燧發槍聲響起,鉛彈卻無法擊穿厚實的木板。
抱著子銃的明軍將士一見不好,甚至都顧不得盾牌防護,和死神賽跑,猛地沖向盾陣這邊。
佛朗機炮,是古代少有的后裝炮。它又成為子母銃,其中母銃的后方是個大開口,空的,可以配備多個子銃,剛好能裝上這后方的大開口上,組合完成,便是一門普通炮了。
這種佛朗機炮的優勢很明顯,多個子銃,可以實現裝填,打完一炮之后,就可以迅速裝填上下一個子銃,這裝填速度遠高于一般火炮。
但是,缺點也有,第一,射程沒法和紅夷大炮,或者大將軍炮去比;第二,因為子銃是組合上母銃的,氣密性就是個問題。
在原本明末歷史上,這種佛朗機炮并沒有立下赫赫功勞,反而是紅夷大炮最為有名,就是因為明末的質量把關不嚴,第一材質不好,第二氣密性不好,讓這種佛朗機炮的威力大減,甚至有炮手被縫隙中噴出的氣體灼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