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那個年代跑來東方傳教的這些人,都是有真憑實學的。也真是因為如此,他們一看到崇禎皇帝修改過的那些書籍文章,頓時,什么想法都偃旗息鼓了。
明國皇帝竟然比他們還要懂得多,各方面還很全面,那還有什么搞頭頓時,他們對在大明傳教的前途,陷入了迷茫之中。
在崇禎皇帝忙這些的時候,草原上的部族,也都慌了。
皇太極駕崩了的消息,是沒法隱瞞的。隨同新皇登基的消息,被建虜主動通告到草原上。
“什么大清皇帝駕崩了,新的皇帝是莊妃所生,叫福臨的那個那才幾歲啊,能當大清皇帝么”
“大清現在做主的是六位親王,小孩皇帝當然不能處理政事了”
“可是,這六位親王絕對沒有先皇厲害的啊先皇在世的時候,都是把他們壓得死死的”
“是啊,連先皇在世時,對明國都處于劣勢,都沒聽說過有打贏過明軍,那接下來怎么辦”
“”
而和建虜聯系比較深的那些蒙古部族,在之前的時候因為消息來源遲緩,因此事后有意探聽建虜內部的消息,因此,又獲得了不少有關皇帝換人的消息。
“什么,原來先皇是被氣死的吐血而亡”
“什么,禮親王也被明國皇帝抓了,然后還放回去了那豈不是說,如今大清主政的六位親王中,至少有三位是明國皇帝的手下敗將,還是抓了又放的那種”
“金州也落入明軍手中,那豈不是和關寧這邊呼應,一東一西,把大清給夾住了”
“大清連續打了敗仗,被明軍一口一口的蠶食,這還能有救么”
“”
于是,就這樣,草原上的這些部族,越是對明清戰事了解多的,就越是擔心大清的未來。與之對應的,也對自己部族站在大清這邊,產生了嚴重的憂心。部族的未來,該怎么辦
類似這樣的擔憂,其實在遼東建虜內部,也是存在的。特別是金州的三千建虜軍卒被放回去之后,更是帶去了對明軍的恐懼。甚至有些人在私下里暗自給自己要好的人傳授經驗如果遇到優勢明軍,千萬不要抵抗,反而能活命
這些心理上的變化,很快就傳導到和明軍的斥候戰上面。特別是關寧軍這邊的夜不收,能明顯地感覺到,他們在遭遇建虜探馬的時候,所受到的壓力明顯小了很多。如此一來,關寧軍這邊雖然沒打過勝仗,但其信心卻在增長。
和建虜戰場形勢的變化,也刺激到了薊遼總督洪承疇。
一直以來,他領兵打仗,講究地是穩為主。可是,這幾年內,他毫無建樹,而盧象升那邊,卻混得風生水起,不時能立下一個大功。關寧這邊,不管怎么樣,總要做點事情吧
之前的時候,洪承疇就有過心思,柿子撿軟的捏。他在幾年前就把目光盯到關外蒙古部族身上,這兩年,也陸續收到了不少消息,他就琢磨著,自己是不是也該打上一仗了
相對盧象升或者孫傳庭來說,洪承疇更懂得人心。也是因此,在原本的歷史上,孫傳庭和盧象升都是各種得罪人,但是洪承疇卻能左右逢源,一路升官上去。
如今,這個狡猾的狐貍,終于向關外草原伸出了他的爪子。
在薊鎮一線到錦州的關外,是蒙古喀喇沁部。這個部族在崇禎八年的時候,被皇太極拆分,只留下了五千多壯丁而已,大概有一萬左右的壯丁被皇太極收走,編為蒙古八旗的兵力。
如今的喀喇沁部首領,是蘇布的兒子固魯思奇布。因為有不少族人在遼東那邊,固魯思奇布也就成了少數了解遼東情況的蒙古部族首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