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越是兇殘,多爾袞就越是喜歡。如果能抓這個部族的人為大清所用,那以后在和明國交戰的時候,也就能占優勢,換句話說,這是非常好的兵源。
這么想著,多爾袞傳令下去,準備集結人馬再往北方去查探一番,看能否抓到這個部族的人。
可就在這個時候,有信使疾馳而至,盛京的圣旨到。
多爾袞一聽,明國竟然大舉進犯大清,這讓他感到很奇怪。
雖然他打了一次敗仗,可他心中也是清楚。大清的總體實力并沒有從根本上受損,更何況,還有東部蒙古草原各部族的盟友。如果真得到了滅國之戰的話,大清聯合盟軍,至少能有二十萬大軍,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精銳之軍,是打了多年戰事的。
明國得出動多少軍隊,才能打贏這場戰事進犯遼東的軍隊來少了根本不行,要是來多了,后勤怎么辦糧草物資怎么辦
以前的薩爾滸之戰,為什么明軍要五路人馬進攻,就是因為一路人馬無法集結太多人,必須要分開走才可以。而要想消滅大清二十萬的明軍,那數目至少要相當,二十萬要吧。遼東這么貧瘠,明軍能來這么多兵馬么
雖然他懷疑,可圣旨已到,這又不會是假的。于是,他連忙問起遼東細況。
這一問之下,他才知道,原來他走之后,是明國薊遼總督洪承疇開始搞事情,想要威逼利誘草原蒙古各部,想要瓦解大清的盟軍,因此,代善和其他親王議定了將計就計之策,想要一網打盡到草原的明軍。結果沒想到,就在大清把騎軍都抽掉出來投入草原的時候,明軍就大舉進犯遼東。
陰謀,這絕對是陰謀多爾袞一聽之下,就聽出了濃濃的陰謀味道。
明國從頭到尾,應該就是在圖謀遼東而已。這用的是調虎離山之計,他們怎么就看不破呢,還想著將計就計,大清遲早要亡在他們手中
此時,多爾袞作為旁觀者,發現自己看得異常清楚,為此,得到了調虎離山的結論。與此同時,他非常地擔憂,明國要實施這調虎離山之計,必然要知道老虎什么時候離開。如今看來,肯定是有人泄密了。
這個人是誰,一定要查出來才行多爾袞心中有一種不好的預感。這個人搞不好就是大清最高層的幾個人之一要不然,這個事情這么小心謹慎,明軍要不是有人通風報信,絕對不可能如此踏準時機的吧總不可能,剛好碰巧啊
這么想著,他把這個事情藏在了心里,先領兵趕回去救援,打贏了明軍再說。
崇禎皇帝在山海關內,喝著茶,看著竊聽系統反饋回來的各種消息。有從代善、多爾袞、阿濟格他們三人那邊傳來的消息,也有圖爾格、英俄爾岱和西林覺羅等中低層的建虜身上傳來的消息。可以說,崇禎皇帝基本上對建虜的軍事行動都已經了如指掌了。
這一日,他從竊聽系統中看到草原上的建虜和蒙古的騎軍已經進入遼東,其中三萬多人,直接奔襲金州這邊,想要截斷勇衛營和磐石營聯軍的退路;另外三萬騎軍,又分成多路,半包圍方式撲向遼東腹地正在翻江倒海的李定國所部騎軍;還有兩萬左右的騎軍,則直接奔襲金州。
建虜的這一次出手,還真是大手筆了。這么多騎軍,這次真要是和建虜決戰的話,肯定要吃大虧。要知道,騎軍的機動性決定了在野外的戰事中,是往往占據主動性,打不過就撤,你追不上,打得過,你都沒法逃,能殺得你全軍覆沒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