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中期開始,生活條件的改善,特別是江南那邊,有錢了,就開始享受生活,轉而過起糜爛奢華的日子。這種風氣要是不改的話,大明就還是沒希望的。因此,崇禎皇帝老早就想著法子要改這個。
但是,生活風氣的改變,并不是說改就能改掉的。如今崇禎皇帝的這個決定,也算是引導風氣改變的手段之一了。
薛國觀等人聽了,深以為然。如果讓他們來選的話,家中子侄,當然是去讓他們鉆研開物學識更好了。因此,他們一個個都贊成皇帝的這個決定。
對于他們的反應,也在崇禎皇帝的意料之內。他其實也是知道,心急吃不得熱豆腐。因此,并沒有馬上宣布說,要改科舉,要強制自然科學這些。而是先引導他們,讓他們有興趣,至少在大明有一定的人數基礎之后,再來宣布這些,會更好一些。
而且說實話,暫時來說,這個事情還沒法普及。因為能研究這些的人,首先得是讀書人,然后還有能力去購買實驗器皿,有足夠研究的時間等等。換句話來說,就是這些太子陪讀了。他們是最適合去搞這些研究的,用他們帶動大明的勛貴子弟,官宦世家等等,有這樣的基礎在了,才適合大面積進行推廣。
此時,在崇禎皇帝說完之后,有一點讓他沒想到的是,陳子龍和宋應星雙雙出列,向崇禎皇帝奏道,說他們能力不足,無法升任各自司的員外郎之職。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對皇上問起的那些為什么,其實也回答不出來。更多的,他們都只是記錄而已。
對此,崇禎皇帝在意外之余,不由得哈哈大笑道“兩位愛卿,休得妄自菲薄,朕可以說,這全天下,除了朕以外,就沒有人能懂。卿等二人,已經是我大明最懂的了。如此,朕不選卿等還能選誰”
這話說得陳子龍和宋應星心中都舒服了一點,他們兩人互相看了一眼,便沒再堅持。
“不過,兩位愛卿也得努力,別到時候,被年輕人迎頭趕上了。”崇禎皇帝笑瞇瞇地掃視那些太子陪讀,讓他們感受到了自己注視他們的目光之后才又說道,“學無止境,可不能止步不前”
“微臣受教了”陳子龍和宋應星聽了,恭恭敬敬地回奏道。
如此,這一次的皇帝授課,就這樣結束了。在崇禎皇帝帶著太子擺駕走了之后,庭院內,頓時就響起了嗡嗡聲。這里的人,甚至都等不及退出宮去,就迫不及待地議論開了。
“你們說,將來我們人真有一天能飛天”
“皇上還能騙你肯定是可以的啊”
“對啊,孔明燈帶著那火燭都等升空,為什么就不能帶著人升空呢”
“要是睡一覺能回江南的話,哈哈,我天天來回兩地跑了,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