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踏”
鐵蹄踩著石板的聲音,從隱隱約約到清晰可見,聞聲看去的京師百姓,在第一時間就看到一支騎軍,十騎并列,整齊地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中。
毫無疑問,最引人注目的是,這支騎軍的每個將士的胸前,全都掛著傳說中的勛章,非常地吸引人的眼球。這讓第一次看到勛章的百姓,全都用羨慕地語氣稱贊不已。
因為他們知道,有勛章,那就代表這些將士殺韃子有功,就是好樣的
不過到底這些將士殺了多少韃子,有什么樣的功勞,他們卻是不清楚的,就只能是瞎猜了。
廣場上的百姓在低聲“嗡嗡嗡”的時候,忽然,城頭上,禮部官員在給皇上奏對,隨后,就有大漢將軍齊聲大喊,算是當了個擴音器的作用,傳得很遠。與此同時,低聲議論的百姓,聽到這聲音后,也不約而同地停止了議論,豎著耳朵聽內容。
“稟陛下,迎面走來的是寧錦防線錦州總兵金國鳳部下騎軍,他們在崇禎十六年中旬征戰草原,協同友軍一起掃平助紂為虐的建虜幫兇,蕩平了東部草原部族,沉重地打擊了建虜的實力在短短一個月內,就轉戰千里,戲敵人于股掌之間”
聽到在介紹自己的英勇戰績,這支騎軍不由得更是挺直了胸膛,不但把那勛章給更為突出,也拿出了自己最佳的精神狀態,每個將士的心中,都是非常地驕傲。在要路過奉天門時,所有的將士都一起轉頭看向城頭上的崇禎皇帝,一邊施以軍禮,一邊齊聲大吼道“吾皇萬歲”
旁觀的百姓,也算是知道了這支騎軍的功績,紛紛豎起大拇指,沒有吝惜他們的贊賞,一個個都是稱贊不已。
這個時候,他們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真得如此,就感覺眼前這支騎軍,果然是大明精銳,只看他們的氣勢,就能感覺出來了。
當然,京師百姓們也免不了盯著他們的胸口那看,仔細地看著傳說中的那塊勛章,真是好看,威風
在這支軍隊的后面,間隔幾丈遠,又是一支騎軍迎面而來,每個將士的胸口,都掛著兩塊勛章,讓看到的不少京師百姓都感到驚奇。已經有了之前的經驗,他們也不急了,都在等著禮部那邊介紹。
果然,大漢將軍也隨后把禮部官員的介紹大聲喊了出來。
“迎面走來的這支軍隊,是新近設立的京營騎軍,他們的前身,同樣是來自以前的關寧軍,由吳三桂總兵統帥,隨駕西征,曾為保護西北安寧而戰。在對虜戰事中,不但參與了草原之戰,更在今年十月份,千里潛行,直達遼河平原,會合大明潛伏內應,一舉解救了兩萬余名被建虜掠去的百姓,燒毀了建虜的糧倉,甚至還攻擊了沈陽,用他們的行動告訴建虜,我大明將來有一日,必定打下沈陽。奴酋努爾哈赤給大明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災難,此賊也被這支英勇的軍隊挫骨揚灰”
奴酋努爾哈赤,可以說大明最為恨之入骨的人,沒有之一。如果不是他,就沒有那么多災難,沒有那么多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聽說是這支軍隊把努爾哈赤給挫骨揚灰了,頓時,不少百姓激動地大聲喊了出來“好,好”
城頭上,崇禎皇帝一直注視著。誠然,大明第一次的閱兵,沒法和后世的相比。可是,他想要的效果,卻是看到了,對此,他很滿意。
舉辦這次閱兵儀式,不是說了為了面子。而是給大明軍人以榮譽,讓大明百姓都認識認識,是大明軍人在英勇作戰,才有了歲月靜好;讓大明百姓都知道,大明軍人的威風,讓他們以大明軍人為傲;讓他們從心底不再鄙視大明軍人,能接受大明軍人,甚至羨慕大明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