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倭軍這邊,就成了建虜唯一的希望。而且在建虜想象中,倭國進攻的話,兵力規模絕對不會少。就算沒有十萬,至少也應該有五六萬吧
倭國的人口,那是遠高于大清的。明國皇帝再怎么英明神武,遇到了龐大的倭隊,要是還敢棄之不顧,只想滅掉大清的話,就不怕兩敗俱傷,被倭國撿了便宜
此時,在建虜這邊想來,他們守衛自己的都城,已經是沒有退路了。明軍攻打盛京,那大清這邊就是背水一戰,明軍就算能打下盛京,那也絕對是要損失慘重
這個代價,相信以明國皇帝的英明神武,肯定是不敢承受的
多爾袞和岳托這么想著,就把這個想法傳下去,鼓勵大清勇士,堅守城池,等待明軍退去。
夜間的布置,更是抽調了所有在夜幕之下還能看得清東西的軍卒,嚴防死守明軍偷城。
還真別說,明軍這邊,幾個總兵互相之間都有爭功的意思,就有人試圖偷城試試,結果付出了死傷三十多個軍卒的代價。
多爾袞聞報大喜,連忙傳令下去,說明軍夜間偷城,被大清勇士擊退,死傷無數。反正在他所說中,就把這個戰事,簡直描述成了大清這幾年來難得的對明戰事的勝利。
大部分建虜不知道夜間戰事的細節,雖然覺得這個戰報有點夸張,可那種對明軍真正損失的估計,也一下被拉大了。這么一來,還真別說,建虜的士氣一下便高漲了很多。
就連布木布泰聞報之后,也是抱著小皇帝放心了不少。更是對多爾袞示好補償,為她昨天不相信多爾袞表達歉意。
說真的,現在明軍兵臨城下,和上一次不同,她是真得感到從未有過的害怕。就她孤兒寡母的,危急時刻,能有多少人顧得上他們娘倆
因此,這盛京對她母子兩人來說,那是一定要守住才好。否則出了盛京城,誰認她們母子倆
多爾袞這邊,看到長期萎靡不振的士氣終于有了改觀,不由得為之大喜。
他立刻又傳下命令,說明軍銳氣已挫,而城外又無糧草補充,這種情況下明國騎軍必定再難有作為。只要遼陽那邊豫親王能拖住明國步軍,此戰大清必勝
至于豫親王能否拖住明國步軍,他又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什么以逸待勞,什么城池堅固,什么軍力雄厚等等,反正聽著就是頭頭是道,讓盛京城內的大清軍卒,還真別說,越想就覺得大清的贏面大。
可是,他們這種欣喜的心情,也就只維持到午后時分而已。不敢在崇政殿待著,一直留在城頭的多爾袞,都不用手下稟告,隆隆的馬蹄聲,就再次驚動他們。
沒見明國騎軍嚴陣以待,他們就知道,估計來的騎軍可能不是大清軍隊。
果不其然,出現在他們視野中的,又是長長的刺眼的紅色長龍。
雖然這次來的明國騎軍,連一萬騎都不到,但是,看著明軍在城外會師歡呼,毫無疑問,對盛京城內的建虜就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