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就聽到薛國觀在停頓了下后說道“虧了有番薯、土豆、玉米等物為補充。另外,農司那邊雜交出來的水稻,似乎產量也高了一點。再加上陛下一直安排從南洋購入糧食,才能在沒有饑荒情況下,還能擠出一部分用于兩地戰事。”
他所指的兩地戰事,就是指遼東戰事和西南土司之亂。不過相對規模來說,遼東這邊大多了。如今雖然建虜已經剿滅,但是倭國又來搞事,這打仗用的糧食,還是少不了的。
崇禎皇帝聽了,便立刻問道“移民開墾之事進行得如何了”
“之前已經得到陛下旨意”薛國觀繼續回答道,“會同薊遼總督那邊,已經開始安排第一批移民前往遼東。據底下回報,這第一批移民,多是以前去過遼東,或者是從遼東歸來的親戚朋友,鄰居家人之類。”
崇禎皇帝聽得點點頭,這個可以理解。就關內百姓來說,遼東苦寒,那是有慣性思維的。可是,其實遼東地區河流眾多,周邊也就成了非常好的糧田所在。雖然天氣要冷一些,可一年種一季卻是沒任何問題的。那些去過遼東的百姓,實地看過,自然是知道這點。他們會成為第一批移民的人,也就不意外了。
“還是要加強移民力度”崇禎皇帝做出決斷道,“之后國泰民安之下,大明人口暴增是可以預料的。必須要向遼東、河套以及朝鮮移民,解決百姓們的吃飯問題。這個事情,可是半點都不容馬虎的。”
“微臣遵旨”薛國觀聽了,連忙應下。
崇禎皇帝接著轉頭看向吏部尚書道“河套、遼東和朝鮮三地,朕說過仿照內地,不再用都司管轄。因此,劃分地方衙門,委派地方主官,吏部要盡快拿出章程,做好官員的委派事宜”
“微臣遵旨”吏部尚書聽了,自然是立刻答應下來。
皇帝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對于大明朝的每個官員任免都要御覽。因此,中低級官員的任免權力,主要就是在吏部的。也因此,崇禎皇帝才會交代吏部尚書。
總結起來,糧食問題,還是重中之重,不能馬虎。
說完了這個事情,兵部尚書出列,給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安南那邊消息已有傳回,對我大明旨意陽奉陰違,依舊和西南叛逆土司有聯絡。并且西南那邊,因為改土歸流的傳聞久矣,而朝廷并沒有辟謠,因此,西南不少土司的叛逆跡象嚴重,很可能會有一場大的動亂。”
崇禎皇帝聽了,冷冷一笑道“他們都想作死,那就作死好了。傳旨給秦良玉,退出叛逆之地,給那群叛逆讓出空間,讓他們都跳出來,等朕回頭騰出手來,便一鍋端了他們便是”
這個時候,眾多臣子對皇帝的領兵打仗能力,那是有相當地自信了。聽到皇帝這么說,他們也是贊同。與其捂著,不如趁著如今大明軍力恢復鼎盛的時候,把他們都給鏟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