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朝,發行紙幣這個事情,是非常敏感的。
因為有大明寶鈔的先例。一開始,紙面價值一貫的大明寶鈔,就是可以換一貫的商品。可是,朱元璋農民出身,不懂這個,沒錢就發大明寶鈔,沒錢就印大明寶鈔,結果以他開國皇帝之尊,還是擋不住大明寶鈔的快速貶值
這個事情,并不是行政命令能解決的。
用紙幣的好處,是有目共睹的。從朱元璋之后的好多皇帝,還有他們的能臣,都想過挽救大明寶鈔。然而,不懂經濟的他們,最終是無奈地放棄了。等到了大明中后期,這大明寶鈔基本上就已經是廢了。
大明朝有過這么一個事情,大明百姓對于紙幣自然是非常警惕的。
不過好在崇禎皇帝是用迂回的路線,一開始只是銀票而已。這個銀票,是當前百姓都能接受的。等他們自發地把銀票當貨幣來買賣東西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具備了紙幣的功能。
經過這么多年的信譽培養,至少朝廷發行的這個銀票,已經被大明百姓認可。
不過如今崇禎皇帝的這份旨意一出,引起的震動還是非常大的。一時之間,街頭巷尾,全都在說這個事情。
“老王,我準備去把銀票換回來,還是銀子來得踏實啊”
“為什么,銀子太不方便了吧之前的時候,別人用一兩銀票都能買你一兩一錢銀子的東西,你都樂意,你還擔心這銀票會變得不值錢”
“你不知道啊,我祖上就是被大明寶鈔給坑苦了,要不然,我那還用到處做買賣,就直接是個有錢公子爺了”
“那倒也是,被大明寶鈔坑了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不過如今可不一樣,難道你還信不過皇上”
“啊,不是這個意思,皇上英明神武,又愛民如子,我怎么可能信不過,但是但是”
“別但是啊,你看,皇上在圣旨中都說了,這多印的銀票是必須要印的,要不然,銀票變得太值錢,就是什么通貨緊縮,那樣會害了很多老百姓的再者說了,那多印的銀票,是以來年國庫收入為抵押,難道你害怕皇上賴賬不成”
“不不不,皇上怎么可能會賴賬。不是不是這個意思,皇上是肯定不會賴賬的”
“既然如此,你為什么要去換銀子要不這樣好了,你也別去銀行換了,我這里有,正愁銀行那邊換銀票排隊,我們換得了”
“呵呵,老王,回頭再說,回頭再說,我先回家再和娘子商量下。”
“”
類似這樣的對話,就在京師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少身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