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要等五日之后,底下臣子以為皇帝是要時間準備,安排御駕離開京師之時的一些事情。其實,他們都沒猜準。崇禎皇帝之所以定了五日的日期,其實是知道盧象升派人來報捷的信使,這兩天之內會到。
他是打算這捷報到達京師之時,再御駕親征離開京師。讓民心、軍心都能安定,或者說,更為振奮。給他們塑造出一種信念,大明無敵
愛國心,國家的自豪感等等,就是在點滴之間慢慢地培養出來的。而不是崇禎皇帝下一道旨意,大明百姓就能有這個覺悟。
這些東西很重要,崇禎皇帝一直在注意培養,有機會當然就不會錯過了。
當崇禎皇帝在朝堂上的決定流傳出去之后,知道情況的京師百姓,一時之間都為自家皇帝急百姓之所急,憂百姓之憂而感到無比地欽佩,感動。甚至不少文人更是拿名句來形容自己的皇帝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大明百姓有這樣的皇帝,簡直不要太幸福了
原本私下給崇禎皇帝立長生牌位的就多,經過這次的事情之后,那就更多了。還可以想象,等崇禎皇帝領兵到達西南之后,將會有更多的百姓給他立長生牌位。
如果這個位面是仙俠位面的話,崇禎皇帝的香火功德,絕對是能爆表的。要知道,這可是百姓自發立長生牌,日夜祈禱自己的皇上能長命百歲
對于這種情況,崇禎皇帝通過廠衛對民間監察的奏報,其實是知道的。對此,他心中還是有自豪和成就感的。
在第四日的時候,不出崇禎皇帝所料,盧象升報捷的信使到達京師,頓時,京師就為之震動。
“什么,朝鮮那邊果然又打了一個大勝仗”
“何止是大勝仗啊你不知道,朝鮮之戰,前后一共消滅了將近三十萬倭國大軍啊還有,倭國水師,也已經被擊沉兩千多艘,不管陸海隨便那方面的兵力,都已經遭受重挫”
“這么多是真得么要真是這樣的話,倭國那點屁大的地方,就豈不是成了沒穿衣裳的娘們了”
“哈哈哈,你這比喻太粗俗了,要批判,不過就是這個理。小小島國,還能有多少兵力”
“真是,就這么小的島國,竟然有如此地狼子野心,前后兩次,都想著打我大明,也不看看自己有幾斤幾兩”
“對,要我說啊,朝廷就應該殺一儆百,趁機去滅了倭國,徹底消除這個隱患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