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鄭鴻逵在詳細介紹著,鄭成功的眉頭不由得擰成了一個“川”字。他不得不承認,那些紅夷對臺灣還真是用心經營,修筑的城池不但選址用心,且還修筑的易守難攻。
在原本的歷史上,鄭成功其實也沒有打下荷蘭人最大的據點,是靠著圍困,在荷蘭人彈盡糧絕之后才逼迫他們投降的。
鄭鴻逵在介紹完了之后,他便把目光從地圖上收回來,看向鄭成功說道“這個何斌確實是關鍵人物,其他人那邊就算不順利,只要他盡心用命,攻打臺灣紅夷的事情,也能大大降低難度。”
說著這話,他又一指鹿耳門航道說道“紅夷認為這里是天險,因此并沒有重兵把守。不過據何斌所言,他從漁民那邊聽聞,這里其實在漲潮時候,已經可以通行大船。為防萬一,我已經讓他再去核實。這個事情,是絕對不能出差錯的”
鄭成功聽得點點頭,表情很嚴肅。這是他第一次親自指揮戰事,內心的重視程度,緊張程度不足為外人道。
對此,鄭鴻逵其實心里有數,他也想著幫侄兒打好這第一戰,因此,介紹完這些之后,便又對鄭成功說道“當然了,這個戰備情況是在準備,但智取的方式也在準備。如果何斌核實臺灣紅夷還未獲悉倭國那邊的消息,是長崎紅夷私自行為,還沒通報到這里的話,說不定就能把那些紅夷用計引誘出來。”
從一開始,他們就定下了兩個手段,全力備戰的同時也考慮智取的方式。
不過紅夷一向比較狡猾,和大明的溝通,或者說和鄭家的溝通,都是派何斌這些底下辦事的人來做的,至于他們自己,那是絕對不會離開臺灣,至少不會到大陸沿海來。
以前的時候,他們是膽子大,看不起大明這邊,開著戰船過來耀武揚威,結果被鄭芝龍一頓收拾,也就是有名的料羅灣海戰,把這些紅夷給徹底打怕了,因此才不敢過來。
此時,聽了鄭鴻逵的話,鄭成功便點點頭說道“那再詳細了解紅夷軍情的基礎上,也可以逐步限制商船去臺灣了吧”
“可以”鄭鴻逵聽了,點點頭說道,“就按之前所定之策,先讓那些紅夷急起來,我們再看情況而定。”
于是,這接下來的這些天,鄭成功等人,就為這些事情繼續忙碌了起來。
好消息很快傳來,何斌那邊不但了紅夷兩座城更具體的軍情,比如兵力配屬,火力情況等等。這些平時可能不是很在意,可如今要特意針對,自然就更為清晰了。
另外,有關鹿耳門航道的消息,也由何斌實地探知,說漲潮時候,特別是初一、十六的大潮時候,大船小舟就都能通過。而紅夷原本派有一些兵力看守這個天險的駐地,之前因為臺風的原因被吹塌,紅夷覺得這里不可能有事,也就沒有修筑,兵力也都撤回去了。
這些都是好消息,讓鄭成功等人都很興奮,一邊加緊備戰的同時,也加快速度收緊了去臺灣的商船數目。
臺灣荷蘭總督府,才到任剛到一年多點的荷蘭總督加龍,原本是挺開心的,在他的英明指揮下,終于剿滅了小琉球的土著,把他們的首級都掛在城外示眾,恐嚇敢對荷蘭有不滿的其他人。
可是,這些天,他忽然發現來臺灣的商船在慢慢地減少。一開始,他以為是風浪影響的原因,也沒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