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梉心中下定決心,便開口說道“本王決定,我們必須得主動出擊,且要逼得明國皇帝和我們決戰才行”
聽到這話,阮福瀕不由得看著他追問道“如何逼著明國皇帝決戰”
世事真是難料,如今他們在討論的,反而是要逼明國皇帝決戰了。
只聽鄭梉沉聲說道“明國皇帝身為天朝上國之皇帝,必然會看重其臉面。這一點,本王很清楚。因此,我等當針對這一點下手,逼明國皇帝不會避而不戰”
安南這邊,名義上這個黎朝才是正統,而他清都王,就是黎朝的實際掌控者。身為上位者,自然是要注重臉面,否則威信何在,威望何在
因此,他才會說,他是很清楚的,因為深有體會。
阮福瀕聽了,不由得眼睛一亮,腦海中立刻有了想法,當即說道“對,我們可以事先放出風聲造勢,不管是我們安南,還是明國那邊,都要讓人知道,如果明國皇帝避而不戰,那就是畏懼我們,這種人就不配當皇帝。這樣一來,還能鼓舞我們的士氣,滅明軍的威風可謂一舉二得。”
自己剛說出個頭,他就立刻打蛇隨棍上,有了具體的想法出來,鄭梉在心中,是非常地欣賞。可也正是如此,他心中也有了對阮福瀕的殺意此子確實厲害,戰后決不可留
不過表面上,他卻是笑著點頭,并針對這一點,開始商議起具體的情況。最后的結論,就是大軍主動出擊,迎戰
崇禎十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安南盟軍誓師出征,分三路品字形,齊頭并進,向明國云南府逼近。
而此時,崇禎皇帝正在召見一大群文官。這些文官,是剛從內地趕來的,準備安排到安南作為地方官的。
云南這邊改土歸流,還有洞吾那邊新設行省,對于官員的需求極大。加上條件比較艱苦,因此大都愿意到這些地方的官員,都是不如意的進士,但更多的是舉人和秀才而已。
不過隨著洞吾那邊的消息傳回內地,特別是閻應元一躍成為大明的封疆大吏,是為洞吾巡撫,這給了大明不少低級官員和不如意的官員一個非常大的震撼。
如果是在內地,就算是三甲進士,要熬到巡撫這一級的封疆大吏,不但要耗很多年的資歷,而且還要有一定的機遇才有可能。
但是,如果如今響應朝廷號召去了邊境,雖然條件是苦了不少,可官途之路卻會變得很寬。
當然了,雖然他們有的人明白,閻應元能一舉成為洞吾巡撫,還有他的戰功在的。可是,哪怕他們沒有閻應元的本事,卻也不會承認自己比一個典史差太多。
于是,崇禎皇帝來安南之前發出的旨意,就得到了很多官員的響應。據竊聽系統中反饋回來的京師那邊的信息綜合看,已經有苗頭,京師吏部那邊侯官的官員,已經有為了來邊境當官開始跑官了。
因此,這一次,站在崇禎皇帝面前的官員,秀才已經很少,大部分都是舉人和進士級別了。另外,擺在御前的一份奏章,是吏部尚書訴苦的。說如今河套地區、遼東、朝鮮、云南、洞吾在前后短短的時間內需要大量的官員,如今官員奇缺,明顯不夠用了。他擔心如果長期用秀才為官的話,會影響地方民生,且對大明的科舉也造成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