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太祖在夢中告訴皇上有關這些事情,打死這些臣子都不會相信,皇上又怎么可能從其他地方來知道這些事情
這一刻,文華殿內這些儒家子弟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了死后上天入地的事情,相信了神仙的存在。
五軍都督府的這些武將們,是最先回過神來的。他們從崇禎皇帝的話中可以確認,以后還有得是仗可以打,那也就意味著有軍功可以立。因此,他們都是欣喜的,從心底擁護的,當即一個個大贊皇上英明
經過他們這么一回應,處理文事為主的文官和秉筆太監們也回過神來了。
對他們來說,皇上明確了以后還要繼續開疆拓土,也不算是壞事。
從這幾年的開拓疆土來說,大明其實并沒有多少付出。
蒙古和漠北以及更遠的地方,都是以蒙古族人為主去征討,也沒遇到多少敵人。朝鮮則是被建虜禍害完了,大明基本上只是順手接受而已。洞吾和安南,是皇上御駕親征,也以極小的代價就基本打下來了。
除此之外,開拓了這些疆土所帶來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解決國內土地兼并的問題,南澇北旱之下,能更多的把人口分流出去,不管是去河套平原,還是遼東,又或者朝鮮、洞吾和安南,都能大大緩解國內官府救災安撫災民的難度。
還有,多出了這么多地方,那就需要有很多官員去治理,這對朝廷為官的人來說,也未嘗不是好事
更為重要的是,開疆拓土,乃是歷朝歷代所追求的,是最能彰顯皇帝之威,評價一個王朝國力的標準。
自古以來,歷史上最為有名的皇帝,不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而已。
秦皇一統天下,對于秦國來說,不就是開疆拓土
漢武把匈奴打得西遷,封狼居胥,據是大漢天下,也是開疆拓土
唐太宗威震四海,盛唐便是他傳下的根基,是為天可汗,更有西域歸于大唐,更是開疆拓土
宋高祖一統南北,對于宋來說,當然也是開疆拓土
如此種種,可見開疆拓土的重要性如今皇上有志于開疆拓土,是為一代偉皇,那他們這些臣子,也必定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只要開疆拓土時,不斷地打勝仗,不會勞民傷財,那就沒人會不喜歡更不用說,皇上開疆拓土的目的,并不只是為自己增添豐功偉業,而是為子孫謀福利。
當然了,如果對外打敗仗,影響民生,搞得大明自己都是民怨沸騰的,那就是窮兵黷武的評價了。但顯然,從目前來說,還看不到有窮兵黷武的可能性
因此,文華殿內的這些文官和秉筆太監們,也一個個高贊皇帝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