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鄭家,就是這一行的行家,他都可以斷定,自己那幾個兄弟,都將有出頭之日了。
另外,更讓他欣慰的是,他的那個大兒子,就他的年齡而言,那真是比他老子還厲害了。年紀輕輕,就得皇上賞識,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打完那些呂宋島上的西夷,老鄭家就會出現一門兩總兵了
呵呵,大洋的盡頭,都將飄揚著大明的旗幟說不定,自己將來就能看到了
而同樣收到旨意的孫傳庭,心中卻有點后悔了。
他在想著,自己急著想要立下軍功以贏得爵位,自動請纓,跑來了朝鮮統領對倭戰事;結果皇上有旨意,不讓自己馬上攻打倭國,而是跟在建虜余孽的身后,先看著建虜余孽在倭國折騰。
對于這一點,孫傳庭當然知道,這樣做,不但能減少明軍的傷亡,還能在占領倭國之后收獲倭國的民心,對于大明以后統治倭國的長治久安,會有很大的幫助。
可這么做,自己就沒有多少功勞可言,這些功勞,也有點說不出口,不管換了誰來都是一樣的結果。這么一來,就這點軍功,好意思期待皇上給自己封爵么
看看,如今的九州島已經被建虜余孽禍害的幾乎沒多少人了,可皇上似乎還是不急,依舊沒有下旨讓自己接受九州島,也不知道是不是要餓死更多的倭人,減輕大明的負擔
想了下這個,孫傳庭感覺有點對皇上不敬,就轉了念頭,羨慕起盧象升來了。
沒想到盧象升奉旨回鄉省親之后,又遇到了南方的戰事,再次成為了統領南方軍隊的肥差。這一次,又能統領大軍為大明百姓復仇,剿滅呂宋西夷的旨意。這個事情,說出去就算皇上沒有封賞太多,可名聲也必然是很好聽的,會受大明百姓的感恩戴德
如果自己不要求換到朝鮮來的話,說不定如今盧象升的這個差事,就是自己的了吧
呀,難道,這就是命
說實話,孫傳庭真是不甘心,有點后悔
然而,他卻不知道,崇禎皇帝其實已經料到了他的這個心思,故意這么晾著他,壓制著他建功立業的心思,等到回頭占領倭國,再攻略美洲大陸的時候,再重用孫傳庭,估計就能放出一頭猛虎了。
有能臣不用,光靠崇禎皇帝自己的話,那得累死。
就算他一直打勝仗,沒有意外發生,可如今這個年代的交通條件,也限制了他的實際執行能力,指不定他這一生,都不可能真正實現大明日不落
因此,崇禎皇帝就樹立了盧象升這個榜樣,照樣能誘惑文臣的建功立業心思。除了孫傳庭之外,還有一個人,其實也同樣不甘心自己的才華被白白浪費,不甘心將來的史書上,對自己只是輕描淡寫地一筆就沒了。
這個人,就是在負責遼事的洪承疇。
可以說,洪承疇的能力,并不比其他臣子差,可他實際上的功勞,甚至比孫傳庭都要遜色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