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器的心中其實非常明白,就憑他的這把老骨頭,要是這個時候逃走的話,就算沒有死于準葛爾部騎軍的追殺,那也絕對會被顛散骨頭而死。就算不死,活著回到嘉峪關內,這敗軍之責,他也承受不起。
這么大一把年紀了,當然也有優勢,就是閱歷多了,知道這個時候,該怎么做,才可能有活得機會,那就是鼓舞起士氣,做背水一戰,才有一線生機
還真別說,就呂大器這句“忠烈祠再會,大明萬勝”,就猶如魔力一般,一下就讓慌亂中的明軍將士鎮定了下來逃什么,死又有什么可怕,大不了忠烈祠再會便是
戰死在疆場,不但魂歸忠烈祠,家小都能受到朝廷照顧,沒有后顧之憂
一個明軍將士如此想著,便和當面之敵決死一戰;又一個明軍將士如此,再一個明軍將士如此在哈密的所有明軍將士,最終都是死戰不退,他們所匯聚起來的拼死廝殺,頓時就把準葛爾部騎軍給殺得連連敗退。
這突然反轉的一幕,眼看著手下又被重燃斗志的明軍給慢慢地逐出哈密,讓就近指揮的僧格看得目瞪口呆。不過回過神來,他卻也能想得通。
總的來說,明軍的裝備精良,要遠勝準葛爾部騎軍的。特別是有一部分明軍所用火槍,竟然和沙俄軍卒所使用的火槍一樣,不用點火,那排槍打過來密集地很。每一輪火槍齊射,準葛爾部騎軍這邊都是人仰馬翻,壓根不能擋。
理解歸理解,但看著本來就只剩下追殺,解決這次戰事的,又打成了這樣,讓僧格非常地焦急,也很不甘心,便趕緊指揮手下要再次反撲。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嗚嗚嗚”的號角聲響起,這是準葛爾部騎軍的撤退號角聲。
僧格知道這個撤退命令,只能是他父汗所下,便不敢違背,只好約束手下緩緩后退,脫離戰場。
催馬趕回汗旗所在,到了面前,就對巴圖爾琿說道“父汗,為何讓退軍一鼓作氣便能滅了這支明軍的,要不回頭再打,士氣便沒了”
這第一次打得順利,就在于突襲的成功,讓明軍軍心不穩,而準葛爾部騎軍的士氣大振。
巴圖爾琿聽了,只是笑著說道“你做得不錯,差點就打下來了”
說到這里,他一指哈密的巡撫帥旗又道“明軍已有決死之心,軍卒已為死士,再打下去,我們傷亡也是無法承受的,就算贏了也沒有意義。”
僧格聽了,便轉頭看去,看到那迎風飄揚的“呂”字大旗下,明軍都在振臂高呼“大明萬勝”
之前的時候,這些明軍不就是喊著這個口號,猶如打了雞血一般士氣高昂了起來的。
想著這些,僧格的心中忽然沉甸甸的。像這樣有著堅定信心的軍隊,在這西域是絕對沒有的。這意味著這樣的軍隊,打勝仗的時候會勇猛無比,遇到挫折的時候卻是百折不彎,誓死不退。明國的軍隊,如果都是這樣,準葛爾部的未來,怕不會很好啊